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蟻賊> 第四卷 回頭遙望鄉關處 62 二議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卷 回頭遙望鄉關處 62 二議 (2 / 3)

“先生是說?”

“臣以為,他求和之原因,恐怕不是因為他前番的大敗,而是因為我軍順利奪取了高州。一方面,高州一入我軍之手,我軍就關閉了遼東的大門。納哈出豈能不憂?所以他突然遣派使者,來與我求和。

“另一方面,我軍為救援上都,而與孛羅帖木兒對峙。孛羅軍盛。他又怕萬一在與我遼陽求和的過程吃虧太大,最後反而孛羅獲勝,他得不償失。故此,他才又漫天要價,看似不識好歹,實則藉此拖延。”

陸千十二道:“他怕吃虧,想要拖延,又何必急著與咱和談?等咱與孛羅分出勝負,他再做是否和談的決定,不是更好麼?”

“孛羅軍盛,我軍亦百勝強軍。孛羅勝了,對他自然有利。如果我軍勝了呢?有高州關住遼東的大門,我軍外無強敵,下一個對付的會是誰?傻子也看的出來,不是世家寶,就是納哈出。到那個時候,他再來與咱和談?有用麼?故此,他不能不未雨綢繆。

“也正是因為他有了這種種的顧慮,所以舉棋不定。連帶他這份求和的條約,也就如此古怪、不通情理了。”

洪繼勳抽絲剝繭,透過條約的內容結合當下的時局,把納哈出的顧慮、內心中的矛盾清清楚楚地分析了出來。眾人聽了,都覺得甚有道理。有人問道:“可是,他的這份條約如此欺人,難道他就不怕激起我軍的憤怒,先把他給收拾了麼?”

洪繼勳乜視了眼說話的將校,他解釋的不耐煩了,似笑不笑,說道:“本官適才不是講了麼?我軍目前之重點在孛羅,怎麼先去收拾他?”

他朝鄧舍一揖,道:“納哈出名將之後,帳下並非沒有人才,估計對我軍的意圖,他們早就分析的明明白白,料定了我軍不會舍孛羅、先取瀋陽。因而,他才有底氣送給遼陽這麼一份無禮的條約。

“以臣之見,主公不必動怒。他來求和,咱就去與他談便是了。只待我軍救下上都,擊敗孛羅,他的這份條約,不用咱說,他自己也就定然老老實實地收回去了。”

鄧舍沒有動怒。他笑了笑,道:“納哈出,奸詐之輩。首鼠兩端,投機取巧,……”他搖了搖頭,“看似聰慧,實際上小聰明,我所不取也。

“……,告訴陳虎,答應與他和談。他提出的第一條先不做討論,第二條我軍不退,瀋陽退,空出的無人區,兩邊可以都不設防。我海東不送質子,瀋陽送,他的次子不行,要嫡長子。第三條,開放貿易可以,但他必須每年奉我海東駿馬三千匹。不要錢鈔,白銀與銅錢皆可,每年萬兩。

“除了這三條,再加上我行省的三條。

“第一,凡居住在瀋陽以及瀋陽以北的漢人、麗人、女真人,必須在三個月內,全部遷入海東。第二,不但他要送質子,凡其軍中千戶以上、文官五品以上者,皆需送質子一人,入我質子營。這個不要求必須是嫡長子,只要不是庶出的就行。第三,要求納哈出選精騎三千,即日趕赴南高麗,撥與文華國統一指揮。”

納哈出漫天要價,鄧舍就地還錢。他提出的和談條件,要比納哈出提出的更加苛刻無禮百倍。

諸將大聲叫好,管他甚麼太師國王木華黎之後,管他甚麼蒙元遼陽行省左丞相,管他甚麼曾擁十萬鐵騎,聲威顯赫,手下敗將的待遇就該如此。洪繼勳與他相視一笑,道:“謹遵主公之命。”

納哈出求和,雖然從實際利益上看,不如當初滅掉關鐸,也比不上在南高麗的開疆擴土,但是從精神層面上講,卻使人非常的愉悅。

納哈出乃木華黎之後裔,木華黎何許人也?成吉思汗的四傑之一,得成吉思汗的親口讚譽:“我與汝猶車之有轅,身之有臂也。”成吉思汗對他信任、重要的程度,甚至到“太行之北,朕自經略;太行以南,卿其勉之”的地步。木華黎有如此的權勢地位,威名赫赫,大江南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乃至當時的金人稱呼他為“權皇帝”。

如今昔日的強胡之後,蒙元“權皇帝”之後,納哈出卻向海東主動屈膝,何等的榮耀。——,多年前,朱元璋曾經擒獲過納哈出,放了不殺,還不就是看在木華黎的威名上麼?更何況,朱元璋擒獲他的時候,他還只不過是個小小的萬戶,有兵不過數千。而現在他可是遼陽行省的左丞相,最盛時擁兵十萬。意義截然不同。

捉了高麗王,威凌納哈出。

鄧舍殺伐決斷,揚眉吐氣。不過,他與洪繼勳皆心中知曉,他提出的那幾樣條款,納哈出眼下定然是不會接受的。要想他無條件地全盤接受,關鍵還在上都的戰局,看到底海東與孛羅帖木兒誰勝誰負。

鄧舍轉回話題,說出了做下的決定,道:“上都乏糧,難以長久支援。納哈出求和,至少暫時我後顧無憂。既然孛羅帖木兒按兵不動,我軍就主動出擊。”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