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蟻賊> 第四卷 回頭遙望鄉關處 50 傀儡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卷 回頭遙望鄉關處 50 傀儡 (2 / 3)

宋高宗南渡,登基稱帝。為金人俘去的徽、欽二帝,自此終老五國城,淒涼死去。對權力的爭奪,是你死我活,南高麗若立新王,王祺的下場可想而知。

“運用的好了?怎麼才叫運用的好了呢?”

“留王祺居平壤,效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故事。傳檄南高麗,點明我海東之所以興師動眾,興兵討伐的原因,是為解民之倒懸,是為了解決南高麗朝中的親元黨人,是為了幫助麗人恢復祖宗衣冠,把矛盾的焦點轉移到麗人與蒙人的矛盾上。

“同時,以王祺的名義,斥責漢陽府中試圖擁立新王的高麗宗室、大臣們,數其罪狀,斥其不忠。如果他們一意孤行,必然討伐。這樣,即便他們真的擁立了新王,我軍前去討伐也就有了名義。師出有名,便能振奮己軍之軍心,同時亦可減少敵人之阻力。

“此正所謂:順德者昌,逆德者亡,師出無名,事故無成。故曰‘明其為賊,敵乃可服’。”

高麗畢竟是綿延了數百年的一個國家,雖然近數十年來,已經徹底淪為了蒙元的附屬,失去了政權的獨立性,並且鄧舍也在海東大力推行漢、麗一家的概念,但是人的地域觀一形成,在短時間內很難改變。

特別是南部高麗,三韓之地,可以說,一直都是高麗人的固有疆土。他們到底不是漢人,是麗人,佔其地容易,得其心則難,消化起來不會太容易。

鄧舍不由想起了在後世裡,日本曾對朝鮮的侵佔。其侵佔的步驟、過程與洪繼勳的提議,有異曲同工之妙,也是先挾持朝鮮國君,隨後迫使其簽訂合併條約,宣告“自願”將統治權交給日本天皇,由日本保護其宗廟、財產,從而宣告正式吞併。

他沉吟了片刻,說道:“先生是以為,對南高麗擁立新王一事,我海東可以暫緩處理,暫時不與理會。先定東線,然後再說。是麼?”

“不錯。說是暫緩處理,其實也緩不了太久。主公若能以臣之策,則東線的戰事指日可停。可以由王祺出面,喻以招降。如此,我軍既可以減少損失,迅速結束戰鬥,又能夠得到一支戰鬥力較強的軍隊,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

一個樞密院的官員,——就是提議先打漢陽的那個,他提出了疑問,說道:“洪大人之策,聽起來甚好。只是有一點:東線的麗軍主力會降麼?”

“東線的麗軍主力,帶軍的將校們,大多為王祺的心腹。我軍攻陷王京至今已經有很多天了,王祺也成了咱們的俘虜,但他們依舊作戰不息,不肯投降,喊出為主盡死的口號,其忠君之心由此可見。由王祺出面招降,百分百定可成功。

“當然了,為了瓦解其鬥志,分化其內部,同時更好的緩和彼與我軍的矛盾,臣以為,主公不妨在命王祺去招降他們之前,先發一個宣告,簽署一個條約,表示只要他們願投降,指揮權就還交給王祺。給他們一個下臺階。他們不是向我們投降,他們依舊是南高麗的軍隊,不是我海東的降軍。”

堂上眾人,人人心知肚明。所謂“指揮權還交給王祺”,不過名義上的說法,只要東線的高麗主力投降,到了鄧舍的手中,還不是想怎麼捏就怎麼捏,想把它搓成圓的,它就變不成扁的。

鄧舍問姚好古,道:“姚先生,你怎麼看?”

“洪大人之策,實為良策。臣沒有意見。”

“如此,明日即召王祺來見,並及隨行之南高麗大臣。我設宴款待。兩位先生,明日的宴席,你們兩位也要參加,好讓他們見識見識我海東的英俊才子。待宴席過後,就與王祺簽訂條約。這件事,便交由洪先生你來辦罷。”

“是。”

“條約的內容,除了名義上許給他統軍權,還可在其它方面上,給他些權力。……,這樣吧,你先下去擬一下,擬好了,呈給我看看。”

洪繼勳卻沒奉命退下,袖子裡取出幾頁紙,雙手遞給鄧舍,說道:“臣已草擬好了幾條,請主公觀看。”

鄧舍愕然,不由失笑,點著洪繼勳,轉顧姚好古,道:“洪先生從不打無準備之仗,萬事想在前邊。古人所謂‘天未陰雨,綢繆牖戶’者,也無非如此了。”

他接過洪繼勳的條呈,見上邊密密麻麻寫了許多的內容,書面整潔,字型清秀,足可見態度之認真,寫的時候必然一絲不苟。他細細看了一遍,只覺其行文言簡意賅,而又條理分明。每有一款,下邊必列出詳細的利弊得失,清晰明瞭。正是洪繼勳的一貫作風。

堅持一次不難,難就難在次次如此。他不免有些感觸,嘆道:“一字一句,皆洪先生之心血也。”

他對洪繼勳說道:“我聽說,洪先生每日休息不足三個時辰,夜以繼日,往往通宵達旦。我深為之憂。先生為我之臂膀,海東之依賴,需得千萬注意保養。凡事不必親力親為,小事情交給下邊人去辦就好。身體是,……,身體是戰鬥的本錢嘛。”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