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蟻賊> 第二卷 我來一扣動天地 19 萬戶 Ⅰ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卷 我來一扣動天地 19 萬戶 Ⅰ (1 / 4)

同學們再忍耐幾天,下週一開始,正常更新。

——

文華國部的突然出現,給高麗人造成了嚴重的心理打擊。但他們畢竟人多,李巖收縮陣型,把部隊分成兩個部分。少部分繼續圍堵城門,大部分調撥列陣,阻截文華國。

他們有現成的營壘,器械俱全;急切之間難以擊潰。為配合文華國,陳虎主動出擊,李和尚、張歹兒、楊萬虎輪流帶隊,日夜偷襲。麗軍陷入兩線作戰的困境。

洪繼勳認為必須速戰速決。不能給高麗王庭調集、派遣援軍的反應時間。一旦僵持,客軍身份的紅巾,絕對不是主場作戰的高麗人對手。

鄧舍很贊同。早先出奇兵的構想再一次浮現。當即,抽調五百城中軍馬,撥給左車兒帶領趕赴海邊,搜檢漁船、建造木筏,揚帆過海;多張旗幟,插入麗軍背後。

奇兵起了效果,麗軍自亂。文、陳抓住戰機發動總攻。第四天,捷報傳來。定州圍解,殲敵兩千餘,俘虜三四千。李巖及麗軍殘部倉皇南竄,文、陳追擊到泥河河畔。鄧舍下達命令停止追擊。

泥河水勢湍急,西北連群山,東南入大海。河以南,高麗大城很多,駐守兵卒不少。紅巾士卒奮戰連日,軍力已倦,不能得意忘形。文、陳在泥河邊,佈下一營人馬,依山搭營,留作駐防。

文、陳前線鏖戰,後方的鄧舍、洪繼勳也是日夜軍議。山西的府縣軍,在山口一戰中損失慘重。文華國報告,戰場上不曾見到他們的身影;大約不足以再戰,各自回城了。洪繼勳據此,建議將麗軍驅逐過泥河之後,主力不必回城。沿山北上、西進,借諸城城防空虛的機會,順勢攻取。

鄧舍再三考慮,詳細詢問洪繼勳、羅李郎等山西各城的情況。山西、北各城,人口普遍不多。大部分地方本為渤海、女真舊地,各族人混居。丘陵起伏,土地不算肥沃,因為挨近群山,多有礦產。出鐵、銅、鉛等物,又有貂鼠之類山產。

經濟意義上來講,價值不大。但是,戰略意義重大。

“雙城若是腹心,則定州、泥河堪謂盾牌;一出山西、北,將軍之矛,鋒逼西京。又有三散等地做為依託,此勇士搏虎之勢也。我勢既張,麗勢必縮。然後將軍可以一邊作勢略地,疲擾之;一邊鎖三關,經營關北,操練卒伍。糧秣已齊,軍馬已厲,不發則已,一發不可收拾。”

洪繼勳的口才沒得說,尤其分析大勢的時候,口若懸河,汪洋恣肆。鄧舍拍掌稱讚:“便如先生所說!”

當下傳令。文、陳率諸將沿山北上,行軍不必太快,穩穩推進。第一個奪取的目標,定為三水府。三水府在定州北,中間隔了座千佛山。高麗人在這裡的勢力並不是太大,居民多是漢人、渤海人、女真人。

也因此,當地駐軍的反抗十分微弱。紅巾才作勢攻城,麗將就開了後城門,棄城遠遁。搜檢俘虜,只得三十幾人。詢問才知,大部皆已陣亡在了山口。

捷報傳來,雙城歡慶。鄧舍猜到會比較順利,沒猜到會這麼順利。緊急和洪繼勳研討決定,大膽改變原定的一一攻佔計劃。命文、陳分兵兩路,一路向東取甲山;一路向西攻長津,翻過群山,遠略寧遠。

三水府、長津只是順路掠取,甲山、寧遠才是鄧舍的真正意圖。

寧遠位處大同江南岸,沿江南下,可以直達西京平壤。而距離定州不過百里。攻下此城,就好比在山西釘入了一個楔子,戰場主動權就掌握在了鄧舍的手中。

甲山,本高句麗地,渤海國在此設府,金元以來,屢經戰火,高麗在幾年前,始置甲山萬戶府。守衛山口府縣軍的主力,便是從此處來。由此向北,接連長白山、鴨綠江。又是形勝之地,千山南來,眾水北注。洪繼勳稱它是“山水綢繆,別成一區”。意思就是山水交錯,自成一統。

得了此地,有兩個好處。一則,給自己留了條後路,遇有不利,不會再像這次一樣,退無可退;二來,憑藉此地的良好地勢,只要發展得當,完全可以以之為支點,提領關北;甲山左近女真人聚居甚多,向東俱為女真舊地,也能借以拉攏女真,同時也起著防範女真的作用。

長津的守軍,和三水府的一樣不戰而逃;甲山畢竟是個萬戶府,雖然山口陣亡了一半還多,到底抵抗了半日。兩城相繼淪陷。遠略寧遠的文華國部,遇到了麻煩。

山口一戰,寧遠派出的軍馬最少;又得到北邊德川、南邊孟山兩城的支援,抵抗頑強。鄧舍調攻克甲山的陳營張歹兒、楊萬虎部,疾馳支援。

不必參與攻城,做出進攻孟山的姿態。果然,孟山慌張起來,顧不得寧遠,先圖自保。又遣一支軍馬,巡蕩江邊,斷絕德川、寧遠的聯絡。兩日後,寧遠城破。

而數百里外的平壤,在此期間竟是一絲動靜也無。毫無疑問,慶千興南營的全軍覆沒,使得它元氣大傷。

寧遠既然攻破,第一件要事,便是選擇駐守大將。按照洪繼勳的比喻,定遠就是全軍的矛頭,遍數軍中諸將,誰人可以任之?鄧舍心中早有人選。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