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蟻賊> 第四卷 回頭遙望鄉關處 11 礦產 Ⅱ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卷 回頭遙望鄉關處 11 礦產 Ⅱ (3 / 3)

這還不算完,他找著高麗王派來的使者,隱約透露口風,說大名鼎鼎的納哈出遣人進獻禮物來了。來個敲山震虎,嚇唬嚇唬高麗王,顯示一下海東行省的威風。順便要求他們,等納哈出的使者到了,晚上的宴席他們必須也要參加。

洪繼勳打的主意,擺明了一頭兒借納哈出進獻禮物來嚇唬高麗王,一頭兒再借高麗進獻禮物來向納哈出顯示己方之實力。高麗使者對此清清楚楚,奈何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不敢拒絕,諾諾答應。

自鴨綠江到平壤,沿著大道走,數日的路程而已。很快,納哈出的使者到了。

——

1,通商日本。

元與兩次東征日本,兩次戰役前後,約三十年之久,“兩國在戰爭狀態之際,關係甚為險惡,但此時貿易仍和平進行”。

“元世祖自至元初年開始,即欲以和平手段,招諭日本前來歸順,……至日本商人來元,則更表示歡迎,因其可做為通好之媒介也。文永、弘安兩役後,世祖始終未忘和平招諭之念,故終元之世,元對日本來元通商,均甚寬大,……好利日商,更趨之若鶩。”

“日商赴元,既不受幕府之禁止,而又得元廷之優遇,故日船來元者甚多。”

元時,也受有倭寇的騷擾。初期,這些倭寇多為倭商,多是半商半寇,通商不成,遂成寇,“及至元末,乃有純為倭寇,公然寇掠”。針對這種情況,元之中後期,沿邊海岸做了比較嚴格的防禦。

元中後期倭寇之出現,一則與島國居民之本性有關,“向外圖發展,乃島國人民之特性”,一則與當時日本南北朝戰爭有關,“及至日本南北朝分爭之際,邊民更橫行海外,劫掠朝鮮及中國沿海各地”。

所謂的“邊民”,有對馬島、松浦黨之類的沿海邊民,也有在日本內戰中失利的落敗方,無處安身,遂寇掠海外。

2,通商手續。

做生意的倭人稱之為販賣倭人、倭商。

朝廷賜給居住日本的倭人官身,每年一次,穿衣冠來中國朝見,給其通商的權利。由他們當地日本首領給他們的證明書,稱之為‘行狀’。我朝發給的沿用元朝之稱呼,稱之為‘公據’。

——這是明人之記載,可見元時的大致通商手續。

3,金礦。

高麗金礦,以北界鴨綠江以南、平壤以北為主要產地。1936年產量為一萬七千公斤。

多在片麻岩和花崗岩相接之石英脈中。產額以雲山金礦為最富,其次有昌城佛人金礦、大榆洞金礦、三成金礦。

此外,西海道有遂安金礦,楊廣道有稷山金礦。

4,大都所用之燃料,首先為薪芻,其次已為煤炭。

大都居民約有四五十萬,加上龐大的宮廷、軍隊,需要的燃料是鉅額的。“元順帝后至元六年(1340年),丞相脫脫等說:‘大都人煙百萬’,這個數字說明大都人口到元代後期又有不少增加,當然,也可能有一些誇大。”

“從現有的一些資料來看,大都的燃料主要是柴草(包括葦草),其次才是煤,……直到元朝末年,大都燃料仍是以薪芻為主的。另一方面,也必須看到,大都居民用煤者為數不少。……有煤市。”

大都所用之煤炭,多數為在大都周邊開採出來,也有不少從山西等地調過來的。

“元代先後來到中國的外國旅行家馬可波羅和伊本•拔都都對中國用煤作燃料感到驚奇,在他們的旅行記中專門加以記載,這說明當時世界上大部分地方還不知用煤。”

5,經濟措施。

參考抗戰、內戰時期解放區之經濟措施。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