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蟻賊> 第三卷 英雄無聲天地老 49 真儒 Ⅰ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卷 英雄無聲天地老 49 真儒 Ⅰ (3 / 3)

姚好古此時化用,隱約透出了他不甘就死的念頭;但孟子又說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生也所欲、義也所欲,兩個只能選一個的話,捨生取義。在不滿關鐸一些做為的情況下,他依舊選擇死,也不願求饒獲生,果然難得的忠臣。

上承、下垂等語,鄧舍不知出處,但明白其中的意思。孟子云雲,他少時讀私塾,卻是讀過的。他本以為姚好古提的要求,會是再次請他救援遼陽;沒料到卻是這一句。他沉默很久,對姚好古有了新的認識。

人死如燈滅。這個世界上,庸庸碌碌的人太多,有如此責任感、使命感的人太少。他若死了,世上就再沒這個人,就再也見不到了。可不殺,行麼?鄧舍艱難地否定了。不殺,不行。

那兩個軍官粗漢出身,大字不識一個,姚好古的話,他倆茫然不知其意,只隱約感到了一股凜然正氣,也不禁肅然起敬。問話的那軍官道:“大將軍說,敬重大人的品學,堪為真儒;明日行刑,不忍見大人流血,定以縊刑。大人願意麼?”

鄧舍回過神來,問道:“姚大人怎麼說?”

“他什麼也沒說,端端正正向末將行了個禮。”

這是在感謝鄧舍了。鄧舍與他,兩個人,一個殺人,一個被殺,本該血腥殘忍的事兒,由此一禮,再無半點殺氣,剩下的,只有端莊和肅穆。殺姚好古者,鄧舍;知姚好古者,鄧舍。

鄧舍累了,他輕輕點了點頭:“退下罷。”

那兩個軍官恭恭敬敬地倒退出室,橐橐的腳步與盔甲碰撞的摩擦,漸漸消失無聲。鄧舍靠在床頭,呆呆地坐了會兒。聽見風吹動窗欞,他轉頭看向窗外,傍晚時分,見落日沉淪,陰沉沉的天空,紅與黑交相映錯。

“將軍想什麼呢?”畢千牛不知何時,走了進來。

鄧舍沒有回答,他出神地望著窗外奇異的景色,他像是感慨,像是陳述,他說:“日頭落下去了,總會升起。”

畢千牛附和地點了點頭:“將軍,該用藥了。”

李閨秀、羅官奴等人,雖然放了出來,在此非常時刻,畢千牛不放心,堅持由他來服侍、伺候鄧舍。鄧舍中毒,他自以為失職,已經非常的自責了;若是再拒絕他,鄧舍怕他會揹負更多的內疚,他性格中有體貼下屬的一面,所以也沒反對。

熱氣騰騰的藥湯,苦難入口。鄧舍端著藥碗,皺了眉頭,一口口嚥下。畢千牛笑道:“苦是苦了點,良藥苦口嘛。”

“良藥苦口。”

鄧舍的心頭驀然一動,姚好古,不就正如這碗中的藥麼?忠臣賢士,難為己用。他轉輾反側,一夜未眠。

——

1,沙陀。

唐末五代中,有三個朝代,即後唐、後晉、後漢,他們的開國之君都是沙陀人。其中比較有名的,有李克用、李存勖、石敬瑭等人。

2,司吏。

又稱“掾”,其員數“無定製,隨事繁簡以為多寡之額”,有元一代,諸路司吏多的能達三數十人。如當時的鎮江路司吏有二十五名,建康路司吏三十名。

司吏的職事較為廣泛,有操辦案牘之事的,有整頓驛站馬政的,有修葺城牆的。

司吏雖為流外職,地位頗低,但元制,“大府之掾,多取乎列郡吏曹,吏曹得為大府之掾者,往往立登顯達。故郡史雖若暫抑乎當時,必能大信於異日”。也就是說,一旦取得路司吏的職位,由此升為“大府之掾”,進而顯達於宦途,就大有希望了。

3,上承千百年之統,下垂千百世之緒。

理學傳人趙復,宋亡後,欲以身殉國,“月夜赴水自沉”,姚樞救了他上來,說:“眾已同禍,爰其全之。則上承千百年之統,而下垂千百世之緒者,將不在是身耶?”一席話點醒了趙復,自此,“吾道入北”,揭開了新儒學在北方傳遞的新篇章。

北宋大儒張橫渠有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姚樞、趙復兩人的對談,就是為往聖繼絕學的意思了吧!

這才是真正儒者的胸懷,也是真正儒者的器識與宏願。也只有擁有這樣的責任感、這樣的使命感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儒者。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