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蟻賊> 第三卷 英雄無聲天地老 42 彤雲 Ⅲ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卷 英雄無聲天地老 42 彤雲 Ⅲ (1 / 3)

歷史上的今天:

1592年,豐臣秀吉發動了侵朝戰爭,朝鮮派使臣嚮明朝求援。明朝接受了朝鮮的請求,於年底派李如松為東征提督,率七萬餘明軍將士入朝。

1593年2月19日(明萬曆二十一年正月十九日),明軍對日軍發動了強大的攻勢。激戰到中午,獲平壤大捷,共殲敵一萬多名,俘虜不計其數,使日軍聞風喪膽。

1958年2月19日,中朝兩國政府發表聯合宣告,*提出了*主動撤出朝鮮的建議。2月20日,*總部發表宣告,完全同意*關於主動撤出朝鮮的建議。決定於1958年底以前分三批全部撤離朝鮮。

——

洪繼勳的話,重點顯然不在後半句“此人或有大用”,而在前半句“欲定遼東”上。鄧舍聞言,心頭一跳,急忙轉眼去看姚好古,姚好古沒聽清他們的對話,有點神不思屬,似在想些甚麼。

平定遼東,鄧舍想過沒有?實話說,曾有想過。他以前只求有塊立錐之地、可以夠他安身立命;然而他既然悟出了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道理,豈會不知,自他永平起兵日起,他其實已經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路的盡頭在哪裡,他看不清楚;但他知道,現在遠未到懈怠的時候。

他哈哈一笑,不欲酒宴上談論此事,舉杯請洪繼勳共飲:“我不在雙城的這些日子,辛苦先生了。滿飲此杯。”洪繼勳本意就在試探,鄧舍避而不答,他心中就有了數,也是一笑,舉杯而飲。

宴席直到三更才罷,諸將散去,鄧舍行軍一日,甚是睏乏,欲待回府安歇,洪繼勳不肯走,隨他一起回了去。沒奈何,他打起精神,兩人秉燭夜談。

沒用熱水,用涼水洗了臉、清醒過精神;又喝過醒酒湯;鄧舍屏退親兵,泡上濃濃的釅茶,再轉頭去看,不用他請,洪繼勳早悠然自得坐在了室內的胡榻上。

鄧舍將茶水送上,笑道:“古人云: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今見先生,真真恍若隔世。親不親、故鄉水,雙城雖非我故鄉,較之遼陽,親切許多。”

“將軍去遼陽,誠為大智大勇。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本意只在放鬆老關的警惕,換我發展的時間;萬沒料到,轉手就得了遼左。好有一比,本求買櫝,豈料得珠!可喜可賀。”

鄧舍回憶這幾個月的經歷,有壓抑、有煩躁,有驚喜、也有傷感。他不由喟然長嘆:“世事難料。唉,只可惜了潘美。年輕有為、風華正茂,一戰竟死在了東牟山。”他酒意到底未曾完全下去,忘了自己的年齡,說起話來老氣橫秋。

洪繼勳沒在意,鄧舍向來的表現成熟穩重,早慧的人歷史上屢見不鮮,他與諸將根本沒把鄧舍當年輕人去看待。他順著鄧舍的話頭,問道:“潘美?”

鄧舍把對潘美的印象、潘美戰死的經過,一一道出,並拿出潘美的血書,給洪繼勳觀看。

洪繼勳聽完、看罷,半晌沒說話,皺著眉頭凝神思索,驀然一合紙扇,啪的一聲響,他道:“人才!這潘美是個人才。關鐸之所以敢打蓋州,怕真如他所言,就是與納哈出有了私下勾連,所以才如此放心大膽。……哈哈,可惜他直到死才看的明白。”

“先生之意?”

“一點兒沒錯,潘美就是被老關賣了。”洪繼勳站起身,室內來回踱步,一邊想,一邊連發感嘆,念那血書言語:“‘關鐸屢與瀋陽私下勾連,今觀東牟山被圍,竟如關鐸親手送上。’哼哼,這就是投名狀了。”

他的判斷與鄧舍同出一轍。

人有難題之時,尤其面臨事關重大的抉擇、判斷,即便已有結論,難免想得到智者的意見。這並非缺少自信的表現,一方面出於謹慎,一方面渴求肯定。

鄧舍拿出血書,就有看洪繼勳判斷的意思。如今兩人看法相同,他鬆了口氣,不過臉上沒有表露出來,也沒說出“我其實也這樣看”這類話的打算。

洪繼勳冷笑聲,道:“老關這回聰明反被聰明誤,到頭來,反被納哈出個騷韃子給玩兒了一手欲擒故縱。白白便宜了將軍,得遼左偌大一塊地盤,給了我插手遼東的機會。”

他初時投遼陽,沙劉二不要,被他視為奇恥大辱,記恨在心。雖非關鐸所為,一樣算在了遼陽紅巾的頭上。此時想到關鐸吃癟,便宜了雙城,他心情舒暢,破天荒爆了句不雅的俗話:“哼哼,沒那個屁股,就別吃那個瀉藥。”

鄧舍差點嗆了茶,儒雅風流自居的洪繼勳也會講這種話?他指著洪繼勳:“先生?……”實在忍俊不住,大笑出來。

兩個人對視而笑,笑聲傳出室外,融入深深的夜色。寂靜漆黑的雙城,萬籟無聲,唯有這府中、樓閣上的燈火,星星點點,呼應天上的寒星。

笑話講畢,洪繼勳神色一正,道:“潘美血書中,‘縱觀今遼東群雄,關鐸陰且詐;潘誠粗其蠢;沙劉二愚且堅;此輩皆豎子,不可與謀!為將軍計,……不若轉回雙城,盤穩根基,蓄勢待發。假以時日,以將軍之才,用三軍之命,必成大器’;這一句話,將軍怎麼看?”

“願聽先生高見。”

“誠哉斯言!小可以為,潘美的建議十分精當。關鐸、納哈出兩虎相爭,必有一傷。將軍打下蓋州,立刻回來雙城,實在上策。唯今只有兩慮。”

“哪兩慮?”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