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蟻賊> 第三卷 英雄無聲天地老 16 東牟 Ⅰ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卷 英雄無聲天地老 16 東牟 Ⅰ (3 / 3)

鄧舍問道:“城內不是有我軍的暗探?沒有聯絡上麼?”

“韃子看的緊,城牆上防禦甚嚴,沒有聯絡城內暗探的機會。”那探馬說著,從懷中取出幅圖,奉給鄧舍,“城外五里都被韃子劃做了無人區,小人冒死潛入,記下了他們各城門的防禦區分圖。”

鄧舍展開圖紙,這探馬繪畫技術不高,但看的明白,方方正正的一圍城牆,分段別區,外在可見的防禦器具、以及負責各段防守的領軍將旗,清清楚楚,躍入目中。

他細細看了一回,瀋陽的防禦措施很得力,遍佈重型器械;看守城牆的軍隊中,包括有納哈出嫡系在內的主力軍隊。方補真道:“主力都上了城牆,毫不顧惜軍力。看樣子,韃子還真是以防為主。”

他儘管不大懂得軍事,也覺得奇怪,道:“納哈出不似鼠目寸光之輩啊,他難道不知,我軍一旦打下遼南,就破了遼東當前的僵局,完全佔據了主動?到那時候,他的瀋陽要保住也難,怎會就見死不救?難道是因為被我軍突襲佔下東牟山,他喪了膽麼?”

“即便他喪膽,瀋陽城裡,另有遼王等人,不會都如此懦弱。”鄧舍斷然否定方補真的推測,沉吟多時,道,“此事出蹊蹺,我軍坐觀其變就是。”關鐸給他的命令,東牟山有急,只管支援;其他的事兒,比如瀋陽種種,料來關鐸不會沒有應策。

方補真道:“將軍所言甚是。”問另一個探馬,“東牟山潘將軍怎樣了?”

那探馬看了眼鄧舍,鄧舍點頭,他這才開口道:“小人昨晚夜半,趕到的東牟山。潘將軍築營山上,壁壘森嚴,聽潘將軍講,自攻下東牟至今,韃子只象徵性地來騷擾了兩次,並沒有正經地接過戰。”

“軍中士氣如何?”

“小人目見,士氣不低。”

方補真插口道:“小潘將軍將門虎子,治軍上還是有一套的。東牟山計程車氣,將軍不必過慮。”

鄧舍頷首,繼續問道:“潘將軍營壘怎生扎的?”

“全軍分作三段,主力駐紮山上;一部看守水源;偏師則處山下道路要衝之地。”

守要衝、駐山上,這是典型的“扼敵”、“自固”兩兼,與鄧舍相仿,潘美的營地也是有山有水,兩人的紮營有異曲同工之妙。唯一的區別,他兩人的任務不同,潘美守為先,所以築營山上;鄧舍援為先,所以築營山下。

兩軍加在一起,兩萬人上下,後又有遼陽大軍半日可到。鄧舍摸了摸案几上橫放的馬刀,注目探馬呈上的瀋陽地圖,許久不發一聲。得了關鐸的確信,遼南戰事三日後開打,不知怎的,在這戰鼓將起的前夜,他的心頭,忽然冒起了一點不安。

他打了這麼多仗,從沒有過一次,像今天這樣,完全摸不清敵人的頭緒,便如陷入重重的迷霧中一般,他下意識地投望帳外,數百里外的鴨綠江邊,也不知陳虎有沒有按時到達?

——

1,城營。

因外圍防禦設施修建方法的不同,營寨有城營、壕營、棚營、車營、槍營等若干型別。

城營就是在必需的戰略據點上築成城牆一樣的防禦工事,供軍隊據守敵兵,只是規模較城市稍小而已。一般是牆高四尺,底部厚三尺,牆上要修建戰樓,設定守城的各種裝置和瞭望敵情的望樓、望杆;城外挖壕,並設定鹿砦、陷馬坑等防護措施。這樣修建起來的城營,實際上是一個軍事堡壘,可以長期使用。

三國時,曹操戰馬超於渭水兩岸,曹操每次渡河攻馬超,剛站住腳,又遭到馬超軍隊的攻擊。當地多是沙土,不好築城,謀士婁子伯獻計:趁天氣寒冷,用沙築城,然後澆水,城營必堅。果然當夜“朔風大作,水與沙交凍”,天明,城立,且“堅如鐵石”,取得了“槍攻不入”的效果。

2,壕營。

不允許築城的情況下,可採用此法,以壕溝做為防禦的主體。一般要求壕溝底寬一丈二,口寬一丈五(口大底小),壕深一丈以上,挖出的土堆於內岸拍緊,不用築城就可以高出地面四五尺。如果條件允許,還要在壕溝外設定鹿砦類的障礙物。

3,木棚營。

最常見的營寨形式之一。只要有樹木,就可以砍木立柵,迅速成營。如果有時間和可能,還可以在棚下再挖些防禦工事乃至壕溝,這種木柵就成了“塹柵”,實際上是壕營和柵營兩者的結合。

4,車營、槍營。

多是在行軍途中,或戰爭間隙之中為臨時住宿建立的營寨。車營,即“次車以為藩”,將較大的守車一輛輛聯結起來,形成一道阻擋敵軍前進的屏障。

槍營,則是將士兵們手中的長槍做為營房的分界線。這種營有界無壘,沒有防禦的功能,僅僅做為區分內外的標誌與界限,令軍士不得隨意外出,外人不得隨意入內而已。部隊天明拔營而去,這座軍營也就不復存在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