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鐸軍威素著,他軍令一下,潘美伏首貼耳。當時定下,給潘美五天的時間,五天後,整軍出營,急取東牟山。糧草輜重等等,由李敦儒的左右司全權負責。
回顧對談的整個過程,關鐸先從高麗調軍入手;又扯到太子河,雲天霧地的,旁敲側擊;接著急轉直下,關鍵部位,三言兩語而決。一篇文章做下來,起承運轉,堪稱絕妙。潘美先前的挑撥,與之相比,頓時遜色,這就是大智慧和小聰明的區別了。
鄧舍在旁觀摩,雖不知關鐸根本用意,只看這表面手段,回味再三,也不禁欽佩。他和潘美兩人,一個低頭、一個躬身,心中皆想:“小李再甜,不及老薑。”
雷厲風行地處置過此事,關鐸又將話題轉回,道:“鄧帥,久聞你軍中一文一虎,堪稱左膀右臂,這次出軍,可是他兩人為將麼?”
“大人明鑑。文華國駐紮平壤,不能遠離;末將調遣的,正是陳虎。”
“也非陳虎,不能擔當此任。你可再速往雙城,傳一道軍令,將潘將軍即將出軍東牟山,以作策應一事,轉達告之。”對平遼南、殺潘誠、定遼東的全盤計劃來說,現在是關鍵的時刻,高麗絕不容有失,關鐸含笑望著鄧舍,心中盤算,要不要給他點實惠?
鄧舍恭敬領命,道:“大人運籌帷幄,瀋陽必定無憂。瀋陽無憂,遼南必勝;末將先為大人賀喜。”
“哈哈,老夫老了,功名利祿身外之物,賀喜云云,從何說起?”關鐸喟然長嘆,道,“老夫不顧老邁、傷痛,夙夜興嘆、殫精竭慮者,所圖無非勤王救駕,主公之憂一日不解,老夫之甲一日不脫。諸位,此誠我大宋危急存亡之秋也,敢不發奮?”
眾人凜然,齊聲應是。
關鐸繼續對鄧舍說道:“話說回來,有道是皇帝不差餓兵。遼陽軍中情況,老夫瞭若指掌,然而你高麗地方,有無為難?”
鄧舍道:“主憂臣辱,為救主公,便算全軍回師,盡出高麗,末將也沒半個不字。要說為難,絲毫也無。”關鐸滿意點頭,笑道:“很好。”鄧舍道:“不過,有三件事,既勞大人問起,末將卻也不敢用假話搪塞,若因此耽誤了救駕,反而不美。”
關鐸道:“噢?儘管道來。”
鄧舍抱拳一躬,道:“大人恕罪,末將直言了。”難得的機會,不能放過;獅子大開口肯定不成,分寸需得把握好了,他小心斟酌,道,“第一件,軍中乏藥。”
關鐸大手一揮:“小事耳,上次撥給你的藥物是少了點,老夫即日便命左右司,給你補充萬人用量如何?”
逢上戰事,萬人用量,至少可救回八千老卒,鄧舍歡喜謝恩。關鐸道:“第二件事呢?”
鄧舍道:“天已十月,鴨綠江畔又地高天冷,末將軍中,匱乏粗布厚衣,大人若能,……”關鐸哈哈一笑,道:“也按萬人用量,撥你厚布製衣。第三件事呢?”
“上次大人撥給末將了千人盔甲、兵器,併火銃、火藥,實在解了燃眉之急。屯紮駐防足矣,一旦瀋陽有變,若有大戰,末將憂慮,怕補給困難。”
藥物、布匹無妨,這軍器?遼陽其實也缺,給的多了,自己沒的用不說,會不會壯大鄧舍的軍勢?關鐸心中想是心中想,面子上毫不猶豫,道:“手無寸鐵,怎能打仗?是老夫考慮不周。恩,這麼著,再撥給你三千套盔甲、兵器,箭矢按五千人用量給你,至於火銃、火藥,遼陽也缺啊,……”
“能得大人賞賜盔甲、弓矢,末將已然感激不盡,火銃、火藥,不敢希求。”
關鐸一笑,問道:“還有別的困難麼?”鄧舍很知足了,再要,關鐸怕就要被激怒,得不償失。關鐸道:“既如此,明日一併撥給你,押送高麗去者。”鄧舍拜倒謝恩。
他兩人一唱一和,潘美懊悔,昨天冒失挑撥,今日遭個倒黴,平白叫鄧舍撿個便宜。他心想:“一個老賊,一個小賊,扯甚麼藥物、布匹,也就軍器像點話。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糧草卻怎麼就都裝糊塗,不提出來!”
他當然知道,軍器已接近關鐸底線,糧草即便提出,關鐸也肯定打馬虎眼,鄧舍沒的落個無趣。由此看出,兩人的矛盾雖未挑開,但早晚出問題。潘美看了鄧舍一眼,尋思:“挑撥不成,或許該換個策略?”
正事基本談完,關鐸又和諸將絮絮說些話兒,圍繞防守瀋陽,重申了幾點原則,叫鄧舍這幾天,抽空下到軍中,抓緊時間多熟悉熟悉將來的部屬。
說了一會兒,諸人拜辭,關鐸不經意,交待諸人一句:“明日開始,城中戒嚴,一更過後,沒有軍令的,一概禁行。公文明天早上就該發下,諸位多多注意。倘有違令,面上需不好看。”
鄧舍心領神會,敲打了潘美之後,這一句,顯然是敲打他了。潛臺詞當是:“要的好處都給了你,你老實點吧。再交接他人,叫老夫知道,面上需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