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蟻賊> 第二卷 我來一扣動天地 37 遼東 Ⅰ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卷 我來一扣動天地 37 遼東 Ⅰ (3 / 3)

慶千興不肯走,誠如他所說,敗軍之將,不立點功勞,哪兒有面目去見昔日戰場的勝利者?他道:“昨日洪先生來,聽說將軍厲兵秣馬,要打平壤?”一個很好的機會,沒有比他更熟悉平壤虛實的了,此時降,起到的作用最大。

“平壤?不急。咱們先去見了諸將,熱鬧熱鬧再說。”

慶千興堅持,道:“將軍厚意,末將心領。兩月來,常受到將軍無微不至的悉心款待,現在想想,叫末將十分愧疚。無功不受祿,待打下平壤,再隨將軍。”

鄧舍順水推舟,善解人意地道:“也好。”同慶千興對坐下來,沉吟道,“說起打平壤,實話講,我還有點猶豫。……將軍熟知平壤內外,覺得可打不可打?打的話,我軍有幾分把握?”猶豫未必,藉此話來探詢慶千興的見解。

慶千興道:“雙城一戰,……哈,雙城一戰。”他苦笑了聲,“將軍天縱英才,末將敗的心服口服。”

鄧舍笑道:“能得將軍,換了我敗我也願意。”

慶千興有了受到重視的感覺,明知鄧舍此話不當真,心裡也舒坦許多,笑了笑,接著道:“雙城戰中,末將所部被殲四五千,可謂平壤的主力。平壤老卒總共不過萬人,剩下城中的不出四千。我朝,……”他頓了頓,改口,“麗朝北人少而南人多,或有補充,料來也多是南部賤民。賤民非我族類,他們的戰鬥力將軍在德川應已見過,別說新卒,即便老卒,也不堪一擊。”

“城郭如何?”

“高麗西北面諸城中,平壤最大,城郭最高。並且城北負龍山,南環大同江,為形勝之地。倘能得一名將指揮,攻取不易。”慶千興問道,“將軍可知,現今的西京尹及西北面管軍的是何人?”

“西京尹李春富,西北面兵馬使崔瑩。”

慶千興皺了眉頭,道:“李春富庸庸碌碌,無需在意。崔瑩此人風姿魁偉,武勇過人,麗朝中頗有聲望,不太好對付。”隨即道,“不過將軍不必憂慮。麗朝中有兩黨,一為近蒙元,一為親麗王。崔瑩是為親元黨人的魁首,而李春富則為王黨一員。李春富人品低卑,崔瑩素來看不甚起,文武不和,成不了我軍的憂患。”

這等訊息,除了麗朝中人,外人無從得悉。鄧舍聚精會神,聽他將親元黨和王黨之間的對立、不和細細分析一遭。

原來,現今的麗王登基至今已有八年,中原一直戰亂不止,蒙元自顧不暇,對高麗的控制力大為減弱,沒人願意永遠做傀儡,他就起了藉機自立的心思。

只是朝中大臣很多有和元朝高官結為婚姻,這中間,甚至包括了元帝、元皇太子。當今元朝的皇太子,其母就是高麗女子奇氏,有一嬪妃姓權,也是高麗人。

有了這層紐帶,這些大臣們自然就不願沒了元朝這個大靠山。於是,就和另一批曾在元朝留學、抑或來麗漢人有在麗朝中任官的連線一起,結黨成派,同擁護麗王的王黨,隱隱有了針鋒相對的意思。

針鋒相對不代表他們不忠誠高麗,不管怎麼說,總好過團結和睦。對鄧舍來講,是個好的機會。鄧舍點了點頭,道:“平壤糧草、軍械的儲備,將軍知道麼?”

“平壤大城,糧草甚豐,軍械充足,不過火器不多。值得注意的是,平壤近海、又有大同江環繞,所以有一支水軍。數年前,元帝刷麗朝軍馬協攻高郵,其中就有三百西京水軍。”

“西京水軍有多少人?”

“大小船隻二三十,軍馬千餘。”千餘人不多,也不少,鄧舍沒船,水上需得提防。他暗暗記下,問出自己最關心的問題,道:“將軍以為,我若出軍,王京會有什麼反應?”

“倭寇屢擾南邊,麗朝國庫空虛,兼且李巖新敗,好比雪上加霜,王京縱有反應,也不會太快。將軍無需過慮。平壤以北諸城,戍卒不多,將軍只需放一支軍在清川江畔,足以震懾。”清川江在德川等地的北邊。

慶千興分析透徹,最後總結道:“平壤空有堅城,卒弱、內不和、外無援;糧雖足、械雖精,為將軍備,待將軍取之耳。”他斷言,“萬五千人,順江而下,足可破城。平壤不但可打,而且我軍有必勝把握。”

最有利的一個因素,他沒說,鄧舍也沒問。西北面多為他的舊部,憑鄧舍的功勳,借他的威望,平壤或許不能,但是沿途諸城不戰而定的可能性也不是沒有。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