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蟻賊> 第三卷 英雄無聲天地老 4 潘劉 Ⅰ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卷 英雄無聲天地老 4 潘劉 Ⅰ (2 / 4)

鄧舍聽明白了,簡而言之,王、續奉小毛平章為主;而毛貴一死,山東群龍無首,原先的部將田豐不服,拉桿子自成了一家,要和王、續爭奪山東的實際統治權。

關鐸憂心忡忡,道:“俗話說,天不可二日,民不可二主。山東一省,卻有一平章、一丞相,兩個主官,內鬥不止。察罕以大勝驍勇之軍,一入山東,山東必敗。山東一失,我遼陽斷一臂助。”

鄧舍突然想到,王士誠、續繼祖能回山東,二人雖為客軍身份,怕其中少不了關鐸的支援。為什麼支援?自然為了染指。再聯絡當前局勢,遼陽如此危急,關鐸還肯放他們走,可見所圖謀者甚大,要不然,他也不會說甚麼“遼陽斷一臂助”。

鄧舍心想:“山東還真是塊肥肉。”不過和他關係不大,他沒有關鐸的實力,不會好高騖遠,若能借王夫人搭上線,搞來些急需貨物,也就知足了。

關鐸道:“山東若是不保,你看,我遼陽會不會因此生變?”鄧舍道:“正如大人所言,山東一失,我遼陽斷一臂助。末將以為,韃子或會向我軍大舉進攻。”關鐸道:“不是或會,而是肯定。韃子調集軍馬,虎視遼東已有數月,蓄勢不發者,無非首尾兩端。如今我汴梁已失,山東將丟,老夫斷言,多則兩月,少則一月,韃子的攻勢近在眼前。”

他問鄧舍:“韃子若來,你有何計?”那虯鬚將軍插口,道:“大人,韃子蓄勢很久了,一發不可收拾。我遼陽外無援軍,汴梁一丟、軍心不穩,小人之見,遼陽城不可死守。”關鐸沉下臉,道:“未戰而言敗,鄭將軍,你何時成老鼠膽了?”

那虯鬚將軍道:“非是小人膽怯。大人明鑑:瀋陽納哈出、蓋州高家奴、遼西世家寶、張居敬皆可稱為良將,和西面來的搠思監、囊加歹、佛家奴等所率的探馬赤軍不同,他們可都是打出來的將軍,戰力甚強,我汴梁丟失的訊息散出去,韃子必然軍心振奮,我一孤城,難守。”

鄧舍不動聲色,聽他兩人對話,那虯鬚將軍的話頭隱約要往退上引,往哪兒退?除了高麗無二路。他和洪繼勳早商量過此事,關鐸明著提出的可能性不大,全軍退入高麗,相比之下,那是下策。

全軍退入高麗,把遼陽拱手相讓,如此一來,蒙元掩有遼東,逼壓鴨綠江;南有麗朝、北有蒙元,關鐸龜縮一地,腹背受敵,等於自斷生路,縱能自保也是苟延殘喘,再難有出頭之日。不到萬不得已,他不會走這一步。

話說回來,即便關鐸當面提出,鄧舍也有對策。當下沉默不言。

毛居敬道:“不戰而退,好生沒有志氣,俺不樂意聽。大人,遼陽位處遼東中心,我軍得之不易,怎能輕易丟棄?”關鐸問道:“然則如何?”毛居敬道:“小人以為,上策當為:守。”關鐸道:“如何守?”毛居敬道:“鄭元帥擔憂的,不過是我遼陽沒有外援,成了孤城,不好守。但是,現在鄧總管不是來了麼?”那虯鬚將軍姓鄭,名叫三寶。

鄧舍心想:“來了。”做好準備,見招拆招,道:“大人一聲令下,末將及高麗數萬將士赴湯蹈火,但有利遼陽,雖死不惜。”關鐸笑道:“你那點人馬,保高麗不丟就很勉強了,怎麼助我?”鄧舍打個太極推手,把問題原封送回,道:“但憑大人令下。”

關鐸哈哈大笑,沒不高興的樣子,以老人的姿態,拿玉如意點著鄧舍:“你這個小滑頭!”毛居敬道:“鄧總管有這份心,已經足夠了。大人,小人有一策,可保遼陽不失,且能再擴我勢力。”關鐸大喜,道:“何策?快快講來。”

“我遼陽之所以成為孤城,是因為韃子勢大麼?韃子諸路軍馬加在一起,也不過才和我軍軍力相仿,縱比我軍人馬多,也多不到哪裡去。我軍佔的優勢,在擁堅城、聚重兵;韃子的優勢,在分處四面,便如一張網,將我軍牢牢網在中間。

“故此,要想保遼陽不失,上策當為:破網。”

鄧舍表面上聚精會神,實際非常緊張,聽到此處,他心頭不由一鬆。毛居敬所言和臨來前,他與洪繼勳分析的完全一樣,關鐸不死心,要破網,首先的目標在……,毛居敬道:“遼南。”

滅高家奴,收復金覆蓋諸州,可以聯通高麗、遠望山東。一旦成功,遼陽死地,頓成活水。此其一,第二層意思,毛居敬沒說,鄧舍心知肚明。遼南、高麗的通道一開啟,二十萬遼陽大軍旬日可到高麗,關鐸對高麗的控制,就再也不是錢士德的區區千人了。

這個問題反過來看,對鄧舍也有利。打遼南,說起來輕鬆,做起來難。紅巾一動,立刻打破當前的均勢,瀋陽、遼西、搠思監的人馬不會壁上觀。可以預見,絕非三兩日可定。

由此引發出兩種可能的局面,一則,順利收復遼南;二則,發展為一場混戰。無論是哪一種局面,遼陽紅巾肯定都會受到損失。與此同時,鄧舍爭取到了經營高麗的時間,此消彼長,實力就會再上個臺階。

自然,縱使如此,最樂觀的估計,他仍不能同關鐸相抗衡。關鐸縱橫塞北、遼東數年,鄧舍崛起區區數月,兩者本來就沒有可比性。但是,無論如何,總是多了些餘地,洪繼勳的原話:“有餘地、就有變數。有變數,將軍就有從中勾連的希望。”可以說,打遼南,對雙方來講,都是最好的選擇。

“遼南?遼南。”關鐸看著地圖,沉思片刻,道,“鄧總管,你的意見呢?”鄧舍道:“末將沒有異議,軍機重事,唯大人斷之。”關鐸呵呵一笑,道:“事關重大,老夫一人也決定不了。這就遣派信使,請潘平章、劉平章回來,議定了再說吧。”

毛居敬道:“大人明斷。汴梁已丟,遼西已非眼下之急。劉平章仍督軍日夜攻之,小人早就想說,完全是無謂的犧牲。鄧總管,你看呢?”這是什麼意思?忽然冒出一句:沙劉二不該打遼西。鄧舍瞬息間猜出了隱藏在這個問題背後的含義。

遼東三巨頭,面和心不合。自昨日關鐸宴請直到今日,他見過的盡是關鐸嫡系。潘、劉不在城中,不代表他們的部將沒有在城中的,鄧舍一個沒見著。很明顯,毛居敬在請他站隊。

遼陽危急,不管進取遼南,抑或退入高麗,都離不開雙城。值此大變局之際,鄧舍的態度至關重要。三位平章三條心,誰都不會將他忽視,鄧舍敢來遼陽,此可謂第一大籌碼。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鄧舍毫不猶豫,道:“毛元帥所言甚是。汴梁一丟,主公去向不明,我軍即使想救,也無從下手。正該先退韃子,再徐徐圖之。”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