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蟻賊> 第二卷 我來一扣動天地 35 平壤 Ⅱ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卷 我來一扣動天地 35 平壤 Ⅱ (1 / 4)

陳虎、趙過、張歹兒等人不在,鄧舍回了城,先和洪繼勳細細謀劃一番,下午時分,召集來文華國、李和尚們,詢問他們的意見。

文華國自然同意,李和尚、楊萬虎也是雙手贊成。最近些天,徵新兵、辦屯田、行民政,沒他倆的事兒,整日斗酒看戲,快悶出個鳥來了。

羅國器一腦門子的造船、組水軍,一下子轉不過彎兒來,道:“造船、合作社、樂營、水軍等等,才開始去辦,建設未穩,就又興兵,小人覺得,是不是有點兒急於求成了?”

鄧舍就喜歡有人反對他。他有感覺,他的性格在變化,他做不到一日三省,夜半醒來,也常捫心自問,每每為之警惕,千萬別走到剛愎自用的路上去。

當下也不生氣,又請洪繼勳將“我有三勝”細細給諸人講了一遍。對洪繼勳的謀略,羅國器是服氣的,聽了,無話,也就同意了。

鄧舍問文華國:“徵兵進行的怎麼樣了?”

文華國負責的徵兵,具體細節他沒管,大體的數字還是知道的,他道:“第二批的五千新卒,基本上已經挑好了,軍官也都指定。武器沒發下去,伍也還沒編。將軍也想讓他們參加攻打平壤麼?俺看,難。”

文華國不說,鄧舍也知道,他沒這麼想,借這個引子,分析敵我軍力,道:“除卻上次陣亡及各城守軍,雙城現有老卒九千人,第一批新卒近六千人,女真騎兵兩千人;加上德川三千人,即是說,我軍可用戰力總共兩萬人。

“平壤的軍馬約在八千上下。由德川*壤,途徑價州、順川、慈山、江東等地,這些城池的守軍算在一起,也有一萬餘人。更不用說平壤以西,更有鹹從、龍崗,以東則有中和、祥原諸城,我軍一到,它們必然會出援軍。把它們都加在一起,樂觀估計,麗軍的數目可達三萬人。

“我以兩萬之眾,對三萬之敵,敵人又有堅城、地利,諸位以為,我軍該怎麼下手?”

文、羅等人陷入沉思。李和尚衝鋒陷陣沒的說,要他出謀劃策,為難了點。他有小聰明,沒大智慧,又想出出風頭,瞪著眼盯著掛在堂上的地圖瞧了片刻。他第一個開口,道:“小人以為,該出德川,順大同江西下,先不管順川、江東,集中兵力打下平壤,然後轉回頭,再一個個收拾它們。”摸著光頭嘿嘿一笑,他補充道,“這叫做:老和尚剃頭,一掃而光。”

羅國器謹慎,連連搖頭,道:“平壤城堅卒多,兵法雲:十則圍之,我才是它的兩倍多點,指望先克平壤,再掃其他,不太可能。”

“以羅將軍之見呢?”鄧舍問道。

這個仗不好打,不比先前打雙城、也不比打德川。雙城、德川的戰鬥,牽涉範圍不過周圍數城;平壤不同,戰略地位極其重要,交通四通八達、周邊城池密佈,可以說,它是整個高麗北部的眼。再者,打德川,別的城市可能不會來救,打平壤,它們一定會去救。牽一髮而動全身。

這已經不再是一次孤立的戰鬥,上升到了戰役層次了。

找不到解決辦法,就先分析會出現的困難,羅國器道:“正如將軍所說。我軍一出德川,必然驚動平壤。沿江西下,大同江南北城池肯定不會輕易將我放過,縱使它不傾巢來犯,單隻沿途騷擾,對我軍來講,就是個大麻煩。”

羅國器自山口一戰出了幾個主意,為文華國採納並對勝利起了不少作用之後,參預軍政的積極性高了很多,他讀書多、又有經驗,看問題比較全面,接著道:“相比騷擾,更麻煩的,則是它們極有可能會閉城不出,任我順利透過,列營平壤城下。然後四面響應,或八方來援,反將我圍困在平壤城下;或隔絕江河,斷我歸路。無論是哪一種可能,對我軍的打擊都是毀滅性的。”

鄧舍點了點頭,他上午和洪繼勳研究的時候,首先面對的也是這個問題。“那麼,羅將軍認為我軍該怎生應對?”

羅國器道:“無非對症下藥。沿江徐徐推進,克一地而進一城最為保險,只不過,這麼辦的話,似乎就拖延了時日,做不到兵貴神速。”

洪繼勳待在邊兒上,聽他們討論,喝茶搖扇子,他不發一詞。就他的意思,根本無需找諸將商議,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龍生九子子子不同,人分貴賤高低有別,他來負責出謀劃策、鄧舍釋出命令,諸將只管聽從就是。

鄧舍有不同的考慮,身為上位者,他深知一個集團的成功,不在單個的領導者,而在全部人員的共同努力。

地盤越來越大,需要面對的問題越來越大,不說民政,就拿作戰來講:以往的戰鬥,幾千人、一座城,他可以親自指揮;可今時不同往日,地盤一打,戰線就長,不但長,還多。月餘前打李巖、慶千興,月前打德川,不就是兩條、甚至多條戰線同時展開的麼?

他只有一個人,總不能事事親力親為。統帥是做什麼的?顧全域性。全域性重要,區域性也很重要。他顧不了區域性,就只能盡力儘快地培養部下們的能力。他命令各軍十夫長以上,每戰之後必須寫總結,全軍彙編,再發下去,叫他們互相學習、交流經驗,目的便在此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