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蟻賊> 第二卷 我來一扣動天地 28 軍政 Ⅰ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卷 我來一扣動天地 28 軍政 Ⅰ (1 / 3)

送走了王夫人,鄧舍雖然很疲憊,仍然堅持著看完了洪繼勳的條呈。

真是術業有專攻,其中很多的內容,他沒有想到。還有一些,則是他想到了,卻不及洪繼勳寫的具體細緻。他越看越精神,不但看,受了啟發,又結合個人意見,對某些部分做了稍許修改。

當全身心地投入一件工作時,時間過的總是很快。窗外的夜色漸漸變薄,天空一點點地泛出光。直到羅官奴出現在面前,他才發現,案上的紅燭已經燃燒到了盡頭。

放下手中的文卷,鄧舍伸了個懶腰。晨風帶涼,說不出的愜意舒坦。這種感覺和行軍打仗、攻城拔寨截然不同。

後者是殺戮、是破壞,打了勝仗,他不覺得開心。最多,減少點壓力,覺得在這個亂世中,更安全了一點,更保險了一點。發展地方,是建設、是希望,辛辛苦苦的打仗,出生入死地賣命,不就是為了能有塊兒地方,太太平平的,安身立命?

羅官奴、李住奴兩個丫頭輕手輕腳、忙忙碌碌地服侍他盥洗更衣,倒是提醒他想起了聯姻當地大戶的打算。最近戰事不斷,一直沒空提上日程,如今稍得空閒,鄧舍決定一起放到今天的議事上講。

羅官奴兩人伺候鄧舍的時間長了,不像起初時笨手笨腳,麻利很多。只是身量未成,個子不高,伺候鄧舍更衣夠不著,掂著腳尖,伸長手臂,又得小心,不能扯到衣服、碰疼鄧舍,大氣不敢出,小臉蛋兒憋得紅紅的。

鄧舍隨手拿過公服,自己穿上。今天要談民事,他不想穿盔甲。公服則是姚好古來時,一併帶來的。和元制不同,按的是宋制。他還是第一次穿。站在落地銅鏡前,照了照,紫衣玉帶,蠻像回事兒。只是穿慣了貼身緊湊的盔甲,不太適應公服的鬆緩寬大。

“府中侍女都來自誰家,你去統計一下,下午給左將軍。”鄧舍對羅官奴說道。

既要聯姻,聘禮少不了,別到時候連送給誰家都不知道。隨著攻克城池的增多,他府中侍女的數量也急劇上升。他本只是向各城大戶索要質子,陳虎、趙過、張歹兒等卻依仿雙城舊制,連大戶們的女兒,也選年輕貌美的,送來許多。

羅官奴脆生生應了。她卻聰慧,見鄧舍直接穿上官衣,仰著玫瑰色的小臉兒,睜著泉水般澄淨的大眼睛,問道:“爹爹這就要去公堂嗎?奴奴給爹爹端些膳食來吧?”

鄧舍搖了搖頭,叫進來左車兒,命他立刻去請洪繼勳諸人。在輪值親兵的扈衛下,先下了樓閣,去公堂等候。

府裡的院子挺大,他專門在一側開闢出個練武場。這會兒天才矇矇亮,裡邊已經有了不少人,有的在舞刀弄槍;有的聚攏一堆,觀看兩三個馬術好的走馬射箭,熱熱鬧鬧的,叫好不絕。

鄧舍路過時,微微停下腳步,瞧見其中不但有自己的親兵,還夾雜了三四個穿著高麗衣服的年輕人。認出來皆是來自德川等地的新質子,他們和親兵住在一起,大概是隨著一起來的。

鄧舍有過吩咐,平常小事兒不必限制他們的自由。同時嚴禁親兵對他們有歧視或者不公的對待。有兩個來得早、表現好的,已經撥入親兵隊中,按班宿值了。

鄧舍不想驚動他們,沒停留太久。騎馬射箭的親兵,一箭射出,偏了靶子,斜斜帶掉一個高麗質子的帽子,圍觀眾人哈哈大笑。很顯然,射箭親兵是故意的。那高麗質子才十二三歲,嚇得臉色發白,差點癱倒地上。

鄧舍皺了眉頭,很不滿。他知道親兵們勝利者的心態難以根本扭轉,也不過去,簡單下令:“有一不可有二,再有戲弄質子等事,鞭三十。”

注意到那高麗質子蓄留的依然蒙古髮式,這是軍紀中早就明文禁止的,可能那質子才來,沒來得及剃掉,他又重申、順便補充了一條,道:“軍中禁留韃子頭,親兵禁穿高麗衣。傳我將令,違者,鞭三十。”

隨從左右的畢千牛領命,自等左車兒回來,前去通告。

入了公堂,沒等多久,洪繼勳、文華國、吳鶴年、羅李郎四人,先後到來。文、姚、羅穿的也是公服,只有洪繼勳,仍舊一襲白衣。卻沒叫姚好古,等有了定案,再告訴他罷。

文華國氣色不錯,這次作戰,雖說從戰略、甚至到一些具體的戰術,都是鄧舍、洪繼勳謀劃的,但他連克四城,功勞也不小。

他打著哈欠,也不謙讓,睡眼惺忪地一屁股坐上首位,問道:“將軍,有甚麼事兒麼?大清早的,難得睡個懶覺。這半個多月可快把老文給累死了。”一開口,一股酒氣;不用猜也知道,昨晚兒酒宴過後,他回到府中,又喝了不少。

鄧舍先請洪繼勳諸人落座,又叫親兵送上釅茶,給文華國清腸胃。笑道:“聽說文叔破孟山時,得了一個絕美女子?”文華國比他回城早,人又好炫耀,得個美女的事兒傳遍了軍中。

文華國滿不在乎:“美個鳥!玩兒了這幾日,早膩味了,孟山城守的一個小妾。哪兒有正妻元配玩兒起來過癮?將軍想要,俺就回去給你送來。”

洪、吳、羅三人,脾氣不同,出身一樣,都是儒生文人。聽了文華國這話,一個個表情不同。吳鶴年皮裡陽秋地贊其豪氣;羅李郎尷尬無言;洪繼勳灑然一笑,道:“孟山城守?小可聞聽過此人,為高麗權臣崔瑩的族侄,名門弟子,家有美妾,也屬尋常。”

崔瑩的名字,在座諸人無人不曉。不過來源渠道不同。吳鶴年本蒙元遼東官員,任職雙城來,又用心政事、多有訪問,對高麗朝局瞭解甚多;羅李郎本地土著,自不用說。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