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蟻賊> 第二卷 我來一扣動天地 14 天算 Ⅱ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卷 我來一扣動天地 14 天算 Ⅱ (3 / 3)

“回大人,全部辦的妥妥當當。”吳鶴年抖抖袖子,取出一個小本。類似鄧舍筆記模樣,只是小了一號。他端端正正捧在手心,翻開來,念道:“計收人民粟米若干、禽畜若干,錢金、布帛若干,……”抬頭補充,“遵大人命令,皆依市價,用軍卒繳納的器物與之兌換。”

翻開一頁,他繼續道:“全城蒐集一遍,收諸盆、甕、瓶各若干,菜油木板柴火各若干。民室梁木、瓦石各有若干。”唸完了,收起本子,小心翼翼放入懷中,最後道,“羅同知等人在徵收、搜揀諸物的過程裡,功勞不小。大人明察。”

本地人熟悉本地事,沒羅李郎等人的協助,吳鶴年不會這麼快就完成任務。鄧舍給吳鶴年有過交代,羅李郎等若陽奉陰違、拖拉磨蹭,隨時上報。他本都做好了殺雞儆猴的準備。如今看來,尚算識趣。

當下,他溫言撫慰羅李郎幾句,推心置腹地道:“高麗人竊據雙城以來,倒行逆施;小人得志,張牙舞爪。逼迫凌辱我漢人子孫極苦。別說小民,就連羅同知你,堂堂聖人門生,也不得不俯仰其鼻息。受其使用指揮,如豬狗之被驅使!真是豈有此理!”

說到這裡,他怒形於色,重重拍了一下桌案,小石子跳起掉落地上。鄧舍說的都是實情。讀書人沒地位,不但在高麗,在中原也是如此,甚至更勝一籌。羅李郎頗有感慨,有不忿、有自憐,道:“是,是。”

鄧舍放緩聲音:“羅同知家學淵源。聖人云:親親尊尊。你我同為炎黃子孫,身處外國異邦,剛好合了‘親親’的意思。今日麗人來侵,正該同心一力。軍事不用你來操心,安民撫民,羅同知,多多辛苦罷。”

鄧舍讀的書多為兵書,儒家典籍所知不多。“親親”用在這裡,有點勉強。羅李郎不以為然,不敢公然駁回,道:“正該如此。”

鄧舍點頭,卻不介面,只是微笑著看他;吳鶴年斜坐一側,咳嗽一聲;他楞了下,反應過來,趕快接著道:“大人放心,安民、撫民,小人本職本分。正如大人所說,大人就是小人的親,大人就是小人的尊,不用交代,小人也一定會極力配合吳總管。”

他口拙,來見鄧舍前,該說的話打過腹稿;吳鶴年也曾暗中提點。一番話說下來,倒是流暢。

吳鶴年暗中提點他,是因有私心。他官場老油條,深知自己孤身一人,無奈下入了賊窩,為保命、為地位,沒助力萬萬不成。軍中莽漢,和他不是一路人;好容易來一個洪繼勳,清高孤傲,不假言辭。

只有羅李郎等人,和他境況相仿:有文化、被迫從賊。有了共同語言,又各有所求;一來二去,關係處的不錯。尤其羅李郎,膽小、嘴笨,除了讀書沒幹過別的,心無城府。好聽點說是訥言敦厚;直接點說,不折不扣的好糊弄。所以,今日來見鄧舍,特意帶著一起。

聽羅李郎表過忠心,看鄧舍滿意點頭,吳鶴年鬆了口氣;到底兵臨城下,心中不安,他偷覷幾眼鄧舍,問道:“大人,有句話不知當說不當說?”

“說罷。”

“麗軍氣勢洶洶,城中百姓……”

鄧舍一笑:“總管可是憂慮,圍城久了,百姓難撫?”不等吳鶴年答話,手一揮,斬釘截鐵地道,“不出十天,城圍必解。本將不但要解圍,還要盡殲來犯麗軍。顯我大宋赫赫天威。”

1,高麗百官著笠。

恭愍王六年閏九月,司天少監於必興上書:“玉龍記雲,‘我國始於白頭,終於智異。其勢水根木幹之地,以黑為父母,以青為身。’若風俗順土則昌,風俗者,君臣百姓衣服冠蓋是也。今後文武百官,黑衣青笠。僧服黑巾大冠,女服黑羅以順土風。”從之。

戴斗笠,是文武兩班的特權。兩班家眷,也有戴笠的。而高麗百姓,沒有戴笠的資格。

2,笠帽。

雨天罩在斗笠之上,如清朝之官帽頂子。不戴時,折迭保管。

3,木履。

用木頭削制而成,也叫木鞋。只在雨天走泥濘路時穿。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