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陳牌子既惱怒遼陽輕視,棄之來投,面對李和尚辱罵、蔑視,卻唾面自乾,不動聲色。城府深沉。很有可能,就是這支隊伍的智囊。
這些念頭,在鄧舍腦中一閃而過。他不怕桀驁,更不怕深沉。只要有本領,他求才若渴,來之不拒。至於能否收服他們,不試試怎麼知道?大不了,放他們再尋明主就是。
道:“兩位壯士不甘賤役,想必皆是大有能耐的。只是,我軍中有軍法嚴令,非功不得提拔。”
聽到這裡,楊萬虎一摸腰邊環刀,轉身要走。陳牌子拉住他,應道:“軍令嚴肅,應該如此,應該如此。”
鄧舍只當沒瞧見楊萬虎形態。
要說城府,他前後三十多年的經歷,所遭變故,匪夷所思。來到這個世界十來年,沒曾露過一絲馬腳,他自問,也算的上深沉內斂了。繼續說道:“我觀二位,骨骼精奇,英氣逼人,非常人可比。若是願意,便請各任一個百戶,所帶來之人,還歸你二人統帶。待立了功勞,我定不吝官職賞賜。”
陳牌子拽著楊萬虎,陪笑:“小人這兄弟,素來也是直率。……”沒說完,楊萬虎加了一句:“不敢瞞哄將軍,小人不但直率,且是有名的憨貨蠢才。”
他憋了半天的氣,此時撒了出來。含沙射影,指桑罵槐。李和尚大怒,揮起馬鞭要抽。鄧舍揮手令他退下。大笑道:“是真名士自風流,唯大英雄乃本色。壯士英雄本色,叫本將著實歡喜。”
兩人拜倒在地,“將軍謬讚,小人當以死相報。”
當下令親兵取來銀符發下。這三百人皆沒盔甲,有兵器的不多。並上這幾日來投的幾百人,一併任選合身盔甲、合手兵器。由這三百人自成一隊;其他人等,按其鄉里,散入各軍。
由楊萬虎、陳牌子二人處得知,遼陽城內目前領兵的大將是沙劉二。姓劉,排行第二,沙字諧音殺,是他的外號。去年年底,同關鐸、潘誠一起被任命了遼陽行省平章。
此人性如其號,嗜殺成性。和劉福通為老鄉,俱為白蓮教教友。參加了韓、劉潁上舉事。十分驍勇。北伐時,劉福通委以重任,隨關鐸一起率領中路軍。實為遼東紅巾之中第三號實權人物。
他出身極苦,是白蓮教的忠貞信徒,同黃驢哥的三心二意不同。對白蓮教徒,他厚待寬容;對非教徒,從來不假顏色。這在北伐全軍,都是聞名的。
鄧舍不想驚動他,傳令三軍,尋塊地方儘早紮營。明日三更動身,趁夜繞過遼陽。準備了一大堆禮物,除銀錢珠寶,另擇兩套上等盔甲,交給專人。等大軍過了遼陽,送給沙劉二。若問及他們為何不入城,就說他們奉關平章傳高麗檄的命令,要渡鴨綠江做先鋒。
當夜,遊騎碰見了遼陽的遊弋,帶回營中,酒肉招待。一氣灌醉,都留下來,也方便明日給送禮的帶路。
——
1,三餐制。
古代漢族一日兩餐比普遍,稱為朝晡兩食。朝是早晨,晡是申時,下午兩點到五點。
隨著農業的發達,唐宋開始一日三餐比較普遍;到了元代,生活在農業區的漢人,已經普遍了三餐制。三餐分別稱為:早飯、午飯(晌午飯)、晚飯。
蒙古人本是兩餐制,習慣早上喝一兩杯小米煮的粥或者奶、水之類喝的東西,晚上則吃肉,大量喝肉湯。入了中原之後,他們的飲食習慣,應該有所改變。
2,舍兒別。
類似果子露。原風行阿拉伯,先傳到中原,又到中國,是用各種果品製造的解渴飲料。漢譯為渴水、解渴水。
種類很多,有宜母子(檸檬)、木瓜、橙、楊梅、葡萄、櫻桃、石榴、桑葚等。“皆取時果之液,煎熬如湯而飲之”。
3,流人。
元制:“內郡、江南人凡為盜黥三次者,謫戍遼陽;諸色人及高麗三次免黥,謫戍湖廣”。“流則南人遷於遼陽迤北之地,北人遷於南方湖廣之鄉”。
南人流放到遼陽的,一般都在奴兒干、水達達、肇州等地。水達達位置在松花江中下游、黑龍江下游、烏蘇里江流域,居住在這裡的土著是女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