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蟻賊> 第一卷 亂世豈有人間路 14 千里 Ⅵ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卷 亂世豈有人間路 14 千里 Ⅵ (1 / 4)

求收藏,求收藏。

——

各部檢點完人數,損失寥寥。上馬賊老兄弟除了鄧三之外,連個受重傷的都沒有,兩三個帶了點輕傷。其他各部,陣亡十來個,重傷兩三個,輕傷二三十個。

重傷的沒法帶走,鄭百戶依照老辦法,留點銀子,許諾結拜,把他們留了下來。

結拜云云,純屬笑話。這幾個人死定了,天寒地凍,行不得路,沒韃子追來,凍也凍死了。不過沒有人給他們求情,不留下他們又能怎麼樣?帶著他們,大家一塊兒死。

聽了李和尚的推薦,鄭百戶改命李和尚的師弟李子繁頂替鄧舍,領人頭前開路。路過文華國等人身邊,李和尚得意洋洋,給了他一個咱們等著瞧的眼神。

“什麼玩意兒。”文華國呸了一口,轉臉衝本部兄弟滿臉堆笑,“兄弟們加把勁,誰幹糧不夠,找你們十夫長給你們分發。咱們邊走邊吃,到得上都,哥哥請客,大碗酒大塊肉。”點出那幾個膠州人和幾個經過聊天知道是老鄉的,“來,來,來。老鄉們,夜寒風凍,枯走無聊。好久沒回老家,都來聊聊鄉土風情,也算點暖意。”

國人鄉土觀念自古就強,更何況現在離鄉背井,朝不保夕,天然地老鄉和老鄉抱成一團。就如關世容只想保住族人性命一般,文華國的老鄉們也存了藉著鄉情背靠大樹好乘涼的念頭,頓時打馬圍聚文華國身側。

擔任十夫長的老兄弟們,有樣學樣,各找本隊、外隊老鄉。他們大部分來自黃河流域,安徽、河南、山東等地,七扯八扯,都能找出點關係。一時間,天雖夜半,馳騁冷風中,隊伍中處處私語悄聲,說到大家都曉得的鄉里趣事,時不時這一簇那一叢裡爆出一陣笑聲。不像血戰過後的逃命,倒像放鬆休息的遊玩。

李和尚不笨,提起馬鞭攆尾在他身後的和尚們:“去,去,也找你們的老鄉去。”

可惜,和尚們大多自幼出家,找著老鄉,最多拉拉手、點點頭,閭里趣事一件也講不出。一說一瞪眼,一問三不知,這還叫什麼老鄉?其實,就算他們講得出,他們的老鄉們也不見得對他們有好感。

元帝重佛,中原的宗派雖比不上西藏的喇嘛位高權重,地位上較之平頭百姓還是高了不止一籌。大的寺廟兼地十幾萬頃,就比如李子簡出身的少林,元世祖忽必烈時,分建和林、燕薊、長安、太原、洛陽五少林,不說所佔的土地,僅他們佔有的廟宇,河南一地就有護持下院數百所。

戰亂之前,和尚們錦衣玉食,有妻有子,何異豪強地主?碰上驕橫跋扈的和尚,連地方官都不放在眼裡,說罵就罵,說打就打。

這樣的出身,怎麼能叫他們那些泥腿子出身的老鄉們願意親近?

閒談太多,隊伍亂糟糟沒了隊形、不成樣子。鄭百戶一切看在眼裡,他自然曉得文華國用心。他本想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去理會,他是王夫人孃家帶出來的人,一心只保王夫人平平安安到達上都,至於爭奪指揮權,七八百人的隊伍,還沒在他的眼裡。

他需要的,是文華國等人的竭力效忠。他看得出來,這支隊伍中,凝聚力最強最剽悍敢戰作戰經驗最豐富的,正是鄧三鄧舍的老兄弟們。他們又大部分是十夫長,所以他不反對他們拉攏部屬關係,互相熟悉了,軍隊才更有戰鬥力,去上都的路才更安全。

可眼看越鬧越熱鬧,擔心耽誤行軍,這才制止了他們。命令:各歸本隊,不許喧譁。

文華國正同老鄉們說得入港,聽到這條命令,翻開一雙牛眼,當場就想發脾氣。一轉眼,瞧到陳虎連連示意,勉強按下惱怒,悻悻喝散了聚攏人群,領了人,散往側翼。

雖然因鄭百戶的打斷,互相攀談的時間不長,可就是這麼一會兒,他們和雲內、東勝來計程車兵之間的關係,貼近了許多。要知道,前番血戰,很多計程車兵對上馬賊老兄弟的武勇、指揮得當已是十分佩服。稍一談天,即很投機。

軍隊中服的,不就是敢打、能打?

天快亮時,隊伍到了一座廢棄的小小站赤。荒煙野草,撲稜稜嚇飛幾隻烏鴉。從這裡,他們改道東北方向,沿著大路一直走,便可到達興和。這半夜疾馳,最少趕了三四十里路,人不累,馬也該歇歇。

鄭百戶派了候騎,四處打探,方圓幾十裡內,了無人煙。後邊也沒追兵。當下,令各部下馬,暫做休息。李子繁自告奮勇,尋找水源。拉了十幾個光腦袋的自己人,湊集幾十個革囊,勤勤快快地去了。

李和尚不知從哪裡弄來幾塊汙油油的肉塊,扯著笑湊到鄭百戶馬邊,雙手奉上:“這點子肉,村子裡邊找到的。請給娘子品嚐,放心,絕對乾淨,一路油紙包著,沒動過。”

看那肉,黑的黑、灰的灰,湊近聞聞,不是肉香,倒有幾分腥臭。鄭百戶微皺眉頭:“娘子不吃肉,向來茹素。”

李和尚連聲讚歎:“真是慈悲心腸的女菩薩。”又從懷裡拉出一瓶子酒:“鄭百戶,解解乏?”

鄭百戶搖了搖頭:“謝過好意,先留著。到了上都,咱們再痛飲三杯。”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