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至正九年,三月,膠州大飢,人相食。
2,至正十一年,芝麻李、老彭、趙君用等,以八人而奪重鎮徐州。樹旗募人,一日之間,得眾十萬。
八月十日,偽為挑河夫,夜投徐城。留城中,門卒拒之,曰:“我挑河夫也。借一宿何傷?”其半因突入,其半在外。夜四更,城內爇四火,城外亦爇四火應之。既而複合為一,城內外吶喊相應,城內四人奪軍仗斬關,城外四人突入,同聲叫殺。民皆束手從命。
天明,樹大旗募人為軍,從之者近十餘萬。造浮橋四出掠地,奄有徐州近縣及宿州五河、虹縣、豐、沛、靈璧,西並安豐、濠、泗。事聞,朝廷省吏抱牘題曰“謀反事”。脫脫觀其牘,改題曰:“河南漢人謀反事。”識者知元不復能有天下矣!河南漢人可盡誅乎!
3,至正十二年,元丞相脫脫領軍親攻徐州。
《元史》:明日城破,芝麻李遁去。獲其黃傘旗鼓,燒其積聚,追擒偽千戶數十人,遂屠其城。詔即軍中加脫脫太師,趣還朝。
——徐州古稱彭城,乃今天魯、豫、皖、蘇四省交匯處的第一繁華之地,人口常在數十萬之間,為古今兵家必爭之重鎮。此次屠城,徐州男女老幼無一倖免,以至於十六年過後,大明帝國宣告立國,這裡依然是“白骨蔽地,草莽彌望”,殘磚廢瓦荒草萋萋中,出沒著狐鼠豺兔。
4,趙君用,淮北蕭縣人,當地社長。1351年從芝麻李起義,後奔濠州,和郭子興不和。1356年攻克淮安,小明王命為行省平章,縱橫淮、泗間數年,1357年稱永義王。
《皇明本紀》:徐帥彭大、趙君用率餘眾奔濠,德崖等納之。遇徐州亂雄敗,其殘雄趨濠梁,合勢共守。時殘雄勢本受制,不料俞、魯、孫、潘、郭反屈節以事之,事皆稟命,未旬月,眾人各受制。
5,探馬赤軍。
從孛羅帖木兒父親答失八都魯開始,上溯至其父的祖父,世代為探馬赤軍軍官。進攻南宋的四川,鎮壓過四川、雲南、貴州的少數民族。
“探馬赤”意為“探馬官”。可以理解為漢語中“探馬”的意思,也就是先鋒。似乎也有達官、扈從官的意思。
蒙古國時期,從各千戶、百戶和部落中揀選士兵,組成精銳部隊,在野戰和攻打城堡時充當先鋒,戰事結束後駐紮鎮戍於被征服地區,稱為探馬赤軍。
也稱蒙古軍,在北方駐有四大蒙古軍都萬戶府,各統軍一、二萬軍不等,總數在五萬人以上。除了蒙古人之外,其成員也包括色目人和不多的漢人。
順便提一下:探馬赤軍的百戶,在漢軍、新附軍(南宋投降的軍隊)中,可以當千戶,他們的子弟則可以做百戶。
有元一代,漢軍、新附軍作戰時才能持有武器,蒙古軍、探馬赤軍不在此例。而即使在探馬赤軍中,漢人也不能隨身攜帶弓箭軍器只有蒙古人、色目人可以憑執照攜帶。
蒙古人屢次收繳漢人兵器,交給探馬赤軍保管,這是對他們的信任。
若不是元末大亂,蒙古騎兵墮落腐敗的厲害,指不上用處,加入元軍的漢人們,除了上陣賣命的時候,還是沒拿兵器的機會。
——
1,濠州。
當時,郭子興等在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