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蟻賊> 第一卷 亂世豈有人間路 1 豐州 Ⅰ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卷 亂世豈有人間路 1 豐州 Ⅰ (1 / 2)

大元至正十九年,小明王龍鳳五年,三月,中書省大同路豐州(今*東)。

奔襲而至的元軍,戟槍森立如林,車馬絡繹如川,在城外有條不紊地佈置陣地。前後各軍連綿不絕,盡皆縞素,滿是白旗。冰冷的陽光之下,這一幕肅殺哀壯的景象,給人透心的涼。從旗號可以看出,帶兵的將軍是孛羅帖木兒。

“你大爺的,韃子這是想死戰。”城牆上,鄧三這樣說道。

城內的紅巾軍,多是小明王、劉福通一脈的東系紅巾,也有一部分是其他幾支已經失敗的義軍殘部,鄧三和他們不同。他本非紅巾,更不是白蓮教信徒,不折不扣的馬賊出身。劉福通起事之前,早縱橫黃河兩岸多年。

最鼎盛的時候,他有部下數百,人人有馬,來往迅捷,元廷稱之為上馬賊,三四年間不能制。後來驚動元帝,親下諭旨,在黃河沿岸各城重鎮之中,每城專立一兵馬指揮司來圍剿他們。

屢次廝殺,兄弟越來越少。恰在此時,劉福通潁州起事,轉戰到了河南一帶,聲勢浩大,更建國立號稱為大宋,便索性帶著剩下的百十個兄弟一股腦兒投了新鮮出爐的大宋小明王。就此被編入騎軍,他名氣雖然很大,終非嫡系,只任了一個千戶的職位。

不久之後,出於戰略目的,劉福通派出三路大軍北伐,他奉命調到中路軍關先生關鐸、破頭潘潘誠部下。入晉、冀,為元軍悍將察罕帖木兒所扼,困於太行山外,接應東路軍攻打大都(北京)不成,不得已出塞外,掠塞外諸郡。三個月前,更攻陷了上都(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藍旗境內)。

按照關鐸、潘誠本意,是想趁此攻佔遼陽行省,奪取東北之地,以隔海呼應山東的東路軍。但是劉福通連下嚴令,要求他們立刻南下,再次做出攻打大都的姿態,吸引元軍主力,來緩解他在河南一帶受到的的巨大壓力。

——察罕帖木兒等部在擊退關鐸之後,集結重兵在太行山一線,虎視眈眈,隨時可以南攻河南。

關先生關鐸連派出三波使者,希望劉福通能改變主意,得來的答覆只有八個字: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另外送來小明王旨,劉丞相令:設遼陽行省,任關鐸、潘誠及另一箇中路軍將領沙劉二為行省平章。

這意思很明顯了,你想打遼陽,遼陽給你,但現在你必須回來,盡你大宋臣子的責任。由此也可以看出,河南形勢確實緊急。

無奈之下,大局為重,關先生關鐸遂和潘誠分兵兩路。潘誠部繼續東進,攻打遼陽;關鐸部焚盡上都宮殿,南下攻克西部重鎮豐州等地,準備攻打大同。

不料元軍行動迅速,他們前腳進了豐州城,元軍後腳就圍了上來。

觀罷元軍軍容,鄧三轉頭向城內看去,城牆上下,傳令兵騎馬飛奔,各色旗幟到處飛舞。充耳盡是各級軍官的指揮呼喝,還沒來得及休息計程車卒們一隊隊拿著武器、抬著防守器械順著馬道奔跑著趕往預定的戰鬥位置。他們或穿紅衣,或扎紅巾,放眼看去,宛如一道道紅色的洪流,四面八方匯來,直到整個城牆上都被紅色染滿。

豐州城不是很大,城內居民本就不多,此時更少,滿城看去,除了紅巾,幾乎沒有平民。地主們和大部分有些資產的在紅巾軍到來之前,都逃亡到了別處。剩下來沒走的,都是些叫婦幼老弱及徹徹底底的一無所有者。他們也正是紅巾的天然兵源。

城市的西北角,矗立著一座白色高塔,很有名氣,叫萬部華嚴經塔,又叫白塔,遼朝時所建。關先生的指揮部便設立在白搭所屬的大明寺大雄寶殿內,從城牆上,遠遠的可以看到殿前扈衛的甲士們手上刀槍閃出的冷光。

在他們之間,樹立了兩面三丈高的大旗,迎風一吹,招展颯颯,上面紅底黑字寫著:虎賁三千,直掃幽燕之地;龍飛九五,重開大宋之天。

四十多米高的白塔臨時充當了偵察、指揮用的望樓,此時在其頂端伸出了一面黑色的旗幟,這是召集騎兵的意思。鄧三整了整胸前的盔甲,對身邊的人說道:“我們下去吧,騎兵開始集合了。”

征戰多年,一同投軍的百十個嫡系弟兄,剩下的不到一半,這會兒跟在他身邊一起觀看敵情的是他的義子。才十五六歲,按照慣例,跟他的姓,沒什麼大名,人都稱之為鄧舍。

——元俗,舍,對尊官貴族子弟的尊稱。鄧三和貴族八竿子也打不著,對其部下們來說,的的確確可是尊官。

鄧舍答應一聲,隨著下城。

在這個世界上,他的親生父親原為上馬賊的二當家,和鄧三交情莫逆,一次和官軍作戰中,為掩護大部撤離,斷後戰死,當時他只十一二歲。先前,鄧舍曾得過一場怪病,醒來之後,為人處事頗有異於常人的地方,很有點少年老成的意思,識者以之為能。鄧三打小就很喜歡他,加上鄧三無子,隨即就收養了他,投軍後一直跟隨軍中,隨鄧三廝殺陣前。年齡雖小,也是個老行伍了,還沾鄧三的光,有個百戶的頭銜。

頭銜雖是百戶,手底下計程車卒只有四五十人,這還因了是鄧三義子的緣故;要知道,鄧三所部,最多的時候滿打滿算也就是四五百人出頭。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