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蟻賊> 樞密院 (第六卷)山東之戰初總結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樞密院 (第六卷)山東之戰初總結 (2 / 2)

嘔心瀝血方從哲:現代戰爭意識倒是有也難。

本身不是軍人,就一普通大學生,能有啥軍事素養。與其賣弄半懂不懂的知識搞得不如趙括,還不若老老實實呢。

可憐潘賢二,獻策無數,不得采納,或者採納了也變成敗著。換我就投察罕了。)

3、濟南過早丟失。

作為迎賓館參議,那麼在總結之後自然要為未來舉動再獻幾策:

1、本次作戰,我軍損失十分嚴重。楊萬虎部號稱五衙,僅剩兩三千人,喪失戰鬥力。高延世、李子繁部,只剩五百人,喪失戰鬥力。李和尚、畢千牛部還剩萬餘人,只剩下防禦城市的能力。劉矽部萬餘人全軍覆滅,反而給敵人增加了數千戰力。佟生養部兩千來人戰鬥力略有恢復。文x國、郭從龍部新到,還有戰鬥力。續繼祖、胡忠、鄧承志、張歹兒等總計大約萬人,也都搞得疲憊不堪或無力再戰。

我軍參戰部隊總計八九萬人,此戰損失近半,短期內喪失戰力。遼東方面亦無機動兵力可援。屯田軍原來有數萬人,除被殺被俘外幾乎全部跑散。海軍劉楊部亦損失數千。

而察罕部隊僅損失兩三萬人,又就地補充數千人。

雖然有我軍準備不周,參雜新編部隊過多等原因,但也充分暴露出我軍與察罕軍在戰術素養、幹部能力方面的巨大差距。特別是我軍山東地方部隊,除陳鞣頭以外幾乎無一能戰,反觀察罕從河南拉來的地方軍,卻與其主力相差彷彿。就是我軍朝鮮行省地方部隊,除了關北張歹兒,也不能與察罕的相比。因此地方部隊之訓練,尤其需要加強。

2、我軍文武配合良好,這一點值得表揚,應該幾時總結經驗,編成條令,以理順將領、地方官和參謀文官之間的關係。

3、此戰以後,我軍喪失出擊能力,宜休養生息。一方面重編部隊,一方面屯田東萊。

但濟南、濟寧兩地乃我軍喉管,不可不拔,宜早作準備,克復兩地,並將勢力延展到東平、東昌各地。至少應對光復濟南早作打算。

4、田豐過去為我軍遮蔽河北。雖然此戰中表現得極度不可靠,但是在戰役末尾又拿下河間府,依舊形成了為我軍遮蔽河北的形勢。

我軍目前既然無力北伐大都,則有緩衝勝於無緩衝。取田豐甚易,惟恐再得一田豐難矣!

(荊湖南路一書生:不同意第四點。與其依靠田豐這種牆頭草做緩衝,還不如取而代之,將戰線推進。擇一良將守,同樣的兵力,要不田豐的效果好得多。

嘔心瀝血方從哲:河間路在敵人全力攻擊下根本不可能守住,與其浪費部隊結果和淄川王十三一樣倒不如讓給田豐去。

不取田豐還有統戰價值。如果你老是做的太絕,將來誰信你?

你殺了王士誠還取其妻,雖然提拔高延世、善待陳鞣頭,但是不過是讓其他勢力的武將不擔心他們被吞併以後的出路。其他勢力的主君恐怕就……)

5、吸取本次作戰教訓,建立前後方司令部體系。

以本次作戰為例,我方堅守益都有重大政治和戰略意義,而且非鄧舍坐鎮不能。因此鄧舍不撤退是有道理的。但是鄧舍未規定僅次於自己的通盤指揮者(後來有了文平章),導致大家都要靠一個被困益都,經常聯絡不上的人閉門造車地指揮,結果打得不好。

為吸取此教訓,以後當建立前後方指揮所體系,保證此類事件不再發生。

——

ip兄:潘賢二的計謀,臣也以為是大好之策。可惜沒有得到重用。李子繁,看來太過慎重了。

高敖曹:經此一戰益都派系武將死傷大半,高、陳兩將兵力大損,最多保有3成兵力,客觀的說也是加強了海東政權在山東的控制力。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