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蟻賊> 編年史 通史篇 1354-1360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編年史 通史篇 1354-1360 (3 / 26)

十二月,絳州北方有紅氣如火蔽天。

十二月,監察御史袁賽因不花等劾奏:脫脫出師三月,略無寸功,傾國家之財以為己用,半朝廷之官以為自隨。又其弟也先帖木兒,庸材鄙器,玷汙清檯,綱紀之政不修,*之心益著。章三上,詔令也先帖木兒出都門聽旨,以宣徽使汪家奴為御史大夫。

十二月,詔以脫脫老師費財,已逾三月,坐視寇盜,恬不為意,削脫脫官爵,安置淮安路,弟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兒安置寧夏路。

當是時,丞相督軍,將士郊命,高郵城旦夕且破,而忽聞有詔解軍,軍中皆大哭。

詔至,參議龔伯璲曰: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且丞相出師時嘗被密旨,今奉此,一意進討可也,詔書且勿開,開則大事去矣。脫脫曰:天子詔我而我不從,是與天子抗也,君臣之義何在!

先是大臣子弟領軍從行者,哈麻歷告其家,陰遣人先來軍中白其長曰:詔書且至,不即散者,當族誅。以故宣詔畢,即時解散,其無所附者,多從紅軍,如鐵甲一軍入襄陽,號鐵甲吳者是也。

是日,脫脫出兵甲及名馬三千,分賜諸將,俾各帥所部以聽伊闊察爾、舒蘇節制。客省副使哈喇臺曰:丞相此行,我等必死他人之手,今日寧死丞相前!拔劍刎頸而死。

有上變告龔伯璲勸托克托勒兵北向者,下其事逮問,詞連中書左丞烏古孫良楨,簿對無驗。伯璲伏誅,良楨仍還為左丞。

十二月,以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太不花為本省左丞相,中書平章政事月闊察兒加太尉,集賢大學士雪雪知樞密院事,一同總兵,總領諸處徵進軍馬,並在軍諸王、駙馬、省、院、臺官及大小出軍官員,其滅裡、卜亦失你山、哈八兒禿、哈怯來等拔都兒、雲都赤、禿兒怯裡兀、孛可、西番軍人、各愛馬朵憐赤、高麗、回回民義丁壯等軍人,並聽總兵官節制。

十二月,命哈麻提*正監、都水監、會同館,知經筵事,就帶元降虎符。

十二月,詔威順王寬徹普化還鎮湖廣。先是以賊據湖廣,命奪其王印,至是寬徹普化討賊累立功,故詔還其印,仍守舊鎮。

十二月,命甘肅右丞嵬的討捕西番賊。

十二月,答失八都魯復河陰、鞏縣。

十二月,徭賊自耒陽寇衡州,萬戶許脫因死之。

是歲,樞密院判官董摶霄,從丞相脫脫徵高郵,分戍鹽城、興化,賊巢在大縱、德勝兩湖間,凡十有二,悉剿平之;即其地築芙蓉寨,賊入,輒迷故道,盡殺之,自是不敢復犯。賊恃習水,渡淮,北據安東州。摶霄招善水戰者五百人,與賊戰安東之大湖,大敗之,遂復安東。

是歲,武昌自十二年為沔寇所殘毀,民死於兵疫者十六七,而大江上下,皆劇盜阻絕,米直翔湧,民心皇皇。總管成遵,言於省臣,假軍儲鈔萬錠,募勇敢之士,具戈船,截兵境,且戰且行,糴粟於太平、中興,民賴以全活者眾。會省臣出師,遵攝省事,於是省中、府中惟遵一人,乃遠斥候,塞城門,籍民為兵,得五千餘人,設萬夫長四,配守四門,所以為防禦之備甚至,號令嚴肅,賞罰明當,賊船往來江中,終不敢近岸,城賴以安。

是歲,朱文正、李文忠來歸。

文正,元璋伯兄之子也,先同其母避亂,與季父相夫,至是聞駐兵滁陽,遂來歸。姊子李文忠,以母卒隨其父走亂軍中,幾不能存,至是亦來歸。文忠年十二,牽舅衣而戲。元璋曰:外甥見舅如見母也。命與沐英同姓朱。英,定遠人也,父母俱亡,元璋見而憐之,收以為養子。

是歲,詔諭:民間私租太重,以十分為率普減二分,永為定例。

是歲,京師大飢,加以疫癘,民有父子相食者。

2,1355年。

右丞相汪家奴,擔任兩個月右丞相,過渡給康裡定。四月,哈麻為左丞相,雪雪為御史大夫。

正月,遼陽行省左丞奇伯顏不花升本省平章政事。

正月,徐壽輝偽將倪文俊復陷沔陽府,威順王寬徹普化令王子報恩奴、接待奴、佛家奴等同湖南元帥阿思藍以大船四十餘,水陸並進,至沔陽,攻倪文俊,且載妃妾以行。至漢川雞鳴汊,水淺,文俊用火筏盡燒其船,接待奴、佛家奴皆遇害,報恩奴自殺。妃妾皆陷,寬徹普化走陝西。

正月,安置脫脫於亦集乃路,收所賜田土。

正月,河南賊數渡河,焚掠州縣。

中書參議成遵言於丞相曰:今天下州縣,喪亂過半,而河北稍安者,以天塹黃可為之障,賊兵卒不能飛渡;所以剝膚椎髓以供軍儲,而民無深怨者,視河南之民猶得保其室家也。今賊北渡河,官軍不御,是大河之險亦不能守,河北之民復何所恃乎?河北民心一搖,國勢將若之何?

帝即遣使罪守河將帥,而防禦稍嚴,命河南行省參知政事洪醜驢守禦河南,陝西行省參知政事述律朵兒只守御潼關,宗王扎牙失裡守禦興元,陝西行省參知政事阿魯溫沙守禦商州,通政院使朵來守禦山東。

正月,滁帥乏糧。

諸將謀所向,朱元章曰:困守孤城誠非計。今欲謀所向,惟和陽可圖,然其城小而堅,可以計取,難以力勝也。郭子興曰:如何?元璋曰:向攻民寨時,得民兵號衣二,其文曰廬州路義兵。今擬置三千,選勇敢士,椎髻、左衤任,衣青衣,佯為北軍,以四橐駝載賞物驅而行,聲言廬州兵送使者入和陽賞賚將士,和陽必納之。因以絳衣兵萬人繼其後,約相距十餘裡,候青衣兵薄城,舉火為應,絳衣兵即鼓行而前,破之必矣。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