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高郵張士誠寇揚州,達識帖睦邇以兵討張士誠,敗績,諸軍皆潰。
六月,詔江浙行省參知政事佛家奴會達識帖睦邇,復進兵討之。
六月,太陰入斗宿。
六月,彭早住、趙君用陷盱眙縣。
六月,彭早住、趙君用陷泗州,官軍皆潰。命刑部尚書阿魯於海寧州等處募兵討泗州。
七月,詔免大都、上都、興和三路今年稅糧。
七月,命刑部尚書阿魯於汝寧州等處募兵討泗州。
八月,冀寧路榆次縣桃李花。
八月,車駕還自上都。
八月,詔脫脫以太師、中書右丞相,總制諸王各愛馬、諸省各翼軍馬,董督總兵、領兵大小官將,出征高郵。
八月,封高麗國王脫脫不花為沈王。
八月,免河南蒙古軍人雜泛差役。
八月,蓋海青鷹房,,連延數百間,千門萬戶,取婦女實之,為大喜樂故也。
八月,禁河南、淮南酒。
八月,階州西番賊起,遣兵擊之。
八月,濠州兵陷六合縣。
八月,方國珍拘執元帥也忒迷失、黃岩州達魯花赤宋伯顏不花、知州趙宜浩,以俟詔命。
十月,詔答失八都魯及太不花等會軍討安豐。
十一月,敕:中書省、樞密院、御史臺,凡奏事先啟皇太子。
十一月,脫脫領大兵至高郵,戰於高郵城外,大敗賊眾。
是役也,一切軍資、衣甲、器仗、谷粟、薪藁之屬鹹取具於江浙,平章政事慶圖規措有方,陸運川輸,千里相屬,朝廷賴之。
先是樞密院都事徐人石普,以將略稱,從院官守淮安,詣丞相脫脫面陳取高郵之策,且曰:高郵負重湖之險,地皆沮洳,騎兵卒莫能前。幸與普步兵三萬,保為取之。
脫脫遂命權山東義兵萬戶府事,招民義萬戶以行,汝中柏陰阻之,減其軍半。初命普便宜行事,及行,又使聽淮南行省節制。普次範水寨,夜漏三刻,下令銜枚趨寶應,其營中更鼓如平時,抵縣,即登城樹幟,賊大驚潰,因撫安其民,水陸進兵,乘勝拔十餘寨。將抵高郵城,分兵三隊,一趣城東,備水戰;一為奇樂,虞後;一自將攻北門。遇賊,與戰,賊不能支,遁入城。普先士卒躡之,縱火燒關,賊懼,謀棄城走。而援軍望之,按甲不進,且忌普成功。總兵者遣蒙古軍千騎突出普軍前,欲收先入之功;而賊以死捍,蒙古軍恇怯,即馳回,遂為賊所蹂踐,率墜水中。普勒餘兵血戰良久,仗劍大呼曰:大丈夫當死國,有不進前者斬!奮戟入賊陣中,從者僅三十人。至日西,援絕,被槍墜馬,復步戰數合,賊益至,左脅為賊槍所中,猶手握其槍以斫賊。賊眾攢槍刺普,普與從者皆力戰而死。
十一月,脫脫遣兵西平六合縣。
六合遣使求救於滁州,郭子興與其帥有隙,怒不發兵。朱元璋曰:六合破,滁不獨存,唇齒也,可以小憾而棄大事乎?子興悟,問諸將:誰可往者?時官軍號百萬,諸將畏之,莫敢住,且以禱神不吉為辭,元璋曰:事之可否,當斷於心,何禱也!遂帥師趨六合,與耿再成守瓦梁壘。
官軍攻之急,每日暮,壘垂陷,官軍去之,詰朝復完壘與戰。尋以計紿之,乃斂兵入舍,備糗糧,遣婦女倚門戟手大罵,官軍錯愕不敢逼,遂列隊而出,徐引還滁州。既而官軍復大集,元璋令再成佯走,誘之渡澗,伏發,城中鼓譟而出,官軍敗走。元璋恐益兵來攻,謀款其師,乃具牛酒,斂所獲馬,遣父老送還,告其帥曰:城主老病,不能行,謹遣犒軍。城中皆良民,所以結聚者,備他盜耳。將軍幸撫存之,惟軍需是供。今高郵巨寇未滅,非併力不可,奈何分兵攻良民乎?其帥信之,謂其眾曰:非良民,豈肯還馬!即日解去,由是滁城得完。子興無意遠略,但欲據滁自王。元璋因說曰:滁,山城也,舟楫不通,商賈不集,無形勝可據,不可居也。子興嘿然,元璋遂不復言。
十一月,答失八都魯復苗軍所據鄭、均、許三州。
十一月,皇太子修佛事,釋京師死罪以下囚。
十二月,康裡定為左丞相,哈麻為中書省平章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