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北的話說完,直播間的彈幕先是明顯停頓一下,很顯然,眾人也都在思索古代人究竟吃不吃豬肉。
但很快,大量的彈幕發了出來。
“我嘞個大艹,怎麼把這件事給忘了!古代人特麼的不吃豬肉!”
“為什麼呢?豬肉挺好吃的,營養價值也很高,古代人為什麼不吃豬肉?”
“‘君子不食溷豚’,‘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有詩為證,古代百姓和官員確實都很少吃豬肉!北哥要是不提,我還真忘了。”
“是不是豬的寓意不好?我記得始皇帝說過“夫為寄豭,殺之無罪”,意思就是這個姦夫啊,就和豬圈裡面的種豬一樣,淫亂不堪,即使殺了,也沒有什麼過錯。看起來古代人對豬的印象很不好!”
“我覺得是古代養豬的環境太差,有些有錢人養豬就是為了讓豬吃糞便,豬這種生物是雜食性動物,倒也不挑食。不說現在,就算是古代的貧民老百姓,吃食糞的豬也感覺噁心啊!”
“主要是豬的品種不同吧,我之前去博物館看過,白白胖胖的大白豬那時候還沒有傳入華國。咱們古代的老祖宗養的是那種黑豬,黑豬皮厚毛硬,口感肯定不好。養它們或許是為了獻祭給老祖宗,畢竟豬在古代還有富裕的意思。”
看著這些觀眾發出的彈幕,寧北皺了皺眉。
雖然他也知道古代人不吃豬肉,但他們不吃豬肉的原因,寧北還真不曉得。
而觀眾們給出的答案雖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絕對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僅憑這些,可阻擋不了古代吃貨的步伐。
忽然間,一條彈幕的出現讓寧北眼前一亮。
“不是品種的問題,古代沒有人吃豬肉是因為豬沒有閹割,不經過閹割的豬肉裡面會有一股子騷味,聞著都噁心,就別說下嘴了。
而且古代人殺豬甚至都不會放血,血都憋在肉裡,自然也會帶著血腥味。騷味和血腥味都有,哪怕古代的肉貴怕是也沒有多少人願意吃吧?”
此話一出,便引來觀眾們的贊同。
確實,沒有閹割的豬長大了後都會有一股子騷味,那是因為他們的性腺發育成熟後,會分泌出一種非常難聞的羶味,而且這種氣味很難透過烹飪去除掉。
古代的豬肉又名‘賤肉’,原因就是因為當時的豬都沒有被割過,肉質非常的騷,難以下嚥。
所以說從小豬出生就把它變成太監,是改良豬肉口感必備的流程!
不然這頭豬就算是廢了!
當然,種豬還得留著,不然豬群就算是廢了。
雖然古代人養的黑豬肉口感並不如現代的大白豬肉的口感好,但要是沒有了那難聞的羶味,口感也會得到極大的改善!
而且經過閹割後的豬還有一項好處,那就是從根本上斷絕了它們的發情期!
豬發情的時候,可是很暴躁的,尤其是古代人養的黑豬,暴躁起來甚至能把豬圈拱破!
東北自古以來就流傳著一豬二熊三老虎的歇後語,能把野豬放在猛獸的首位,野豬的破壞力不容小覷!
黑豬說白了也就是從野豬當中培育出來的,再加上發情時的狂暴,殺傷力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