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泣血征程之五胡亂華> 第一篇 當機會來敲門 6.關中良相唯王猛(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篇 當機會來敲門 6.關中良相唯王猛(上) (1 / 3)

苻堅從苻生手裡搶下來的是個爛攤子,在戰亂中立國的前秦,本就千瘡百孔,尚未獲得足夠休養生息,即又遭受苻生蹂躪,時弊未除,新亂又生。苻生在位時間僅僅兩年,整個前秦社會一派混亂,本就不健全的法律秩序蕩然無存,千里秦川豪強橫行,水旱災害時有發生,百姓苦不堪言。

如何使混亂的前秦重新秩序井然,還百姓一個安定和平的生存環境,是剛剛篡位成功的苻堅的當務之急。

關鍵時刻,關鍵地點,關鍵人物——王猛,應運而出山!

這是一位不僅能領軍打仗(參見潞川之戰),戰勝攻取;而且善於治國理政,富國安民,軍事、政治雙料人才,各科成績全優!

王猛,字景略,漢族,325年生於青州北海郡劇縣(今山東壽光東南。出生時正值亂世,羯胡肆虐,民不聊生,年幼的王猛隨家人顛沛輾轉,來到魏郡(在今河南北部與河北南部。

可能是祖傳的原因,也可能是搬家的路上被羯胡搶過,王猛年少時家貧如洗,以賣畚箕為生。

放在現在,王猛算是自主創業的手藝人,保不齊能開個廠,民族特色的手工藝品足以遠銷海外。然而在那時卻是賣不上價的,沒有田地的人家大多意味著生活上的艱辛與困苦。

不過非常之人自然有非常之境遇,某次遠赴洛陽賣貨,遇一買畚箕者,不僅沒有現錢,而且掃不得碼,還要求送貨上門,然而價高。為了多掙點錢,王猛背起畚箕,跟隨那人回家拿錢。

路盡有林,林盡得山,大山深處,便是那買畚箕者的家。王猛被帶到一位鬚髮皓然、侍者環立的老翁面前。作為後生晚輩,王猛自然要參拜施禮,老翁忙道:“王公,您怎麼好拜我呀!”一聲“王公”,足見其對王猛的尊重讚美之情,老翁不僅給了王猛十倍的畚箕錢,而且專門遣人送他出山。

王猛出山後才發現,原來自己已到中嶽嵩山。

我專門百度了一下,從洛陽到嵩山的距離,足有五十公里。沒有馬車,也不能坐轎,王猛為了幾個畚箕錢,去一趟得走上一整天。

大山深處自有隱士,哪裡是要買畚箕,年紀大了,走不動路,讓王猛過來一趟,好一覽未來濟世奇才之容顏。少年雖在泥途,老翁卻獨具慧眼,也算是王猛幸運所在。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賣草鞋的(劉備)能當皇帝,賣畚箕的當個宰相自然不在話下。人之所貴者,在其志,在其為實現志向所作出的奮鬥和努力。

不過,不管王猛的志向如何遠大,那時那地,他都需要賣掉手中的畚箕,換了錢,買些糙米,做一鍋清可見底的稀粥來,與全家人果腹。

吃飽肚子活下去,才是王猛的當務之急。

也正是這樣清苦貧賤的生活,讓王猛生出要給天下百姓一口飽飯吃的夢想。

體驗過民生之苦,品嚐過貧困之艱,才會知道百姓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他年執宰天下時,自然明白該如何去做。

生活的重擔沒有壓垮他,在悽風苦雨中,王猛堅持學習,廣泛汲取知識,而且,尤好兵書!兵荒馬亂的歲月,王猛遠離硝煙戰火,做一個冷靜平和的看客,靜觀天下風雲變幻。

置身天下事外,醉心天下事中。王猛從來不是天生的智者,只是在潛心學習,細心觀察,苦思冥想之後,成為一個真正的開悟者。原來,想讓紛雜混亂的天下重歸於和諧美滿,並不是原本想象中的那麼艱難。

成年後,王猛長得英俊魁梧、雄姿勃勃,為人嚴謹莊重,深沉剛毅,胸懷大志,氣度非凡。絕雞毛蒜皮之小事,杜凡夫俗子之往來。也正因為此,浮華之士鹹輕而笑之,鄰居大媽也對其惡評如潮。王猛卻悠然自得,不以為意。

不為瑣事所拖,不為塵世所累,只為那個彷彿遙不可及的夢想積攢才華和能力。從貧賤中走來出的少年英傑,待虛名如浮雲。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