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泣血征程之五胡亂華> 第一篇 當機會來敲門 29.漢軍威武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篇 當機會來敲門 29.漢軍威武 (1 / 2)

“漢軍威武”這四個字,代表了無上的榮譽和絕對的勇氣!是戰士們拋灑了無數的生命和熱血,用一次又一次的勝利壘砌而成。並不是踢著正步走上兩步就堪稱威武了。

350年正月,冉閔擊敗前燕大軍二十萬,擒斬七萬餘,斬殺上將三十餘名,焚燒糧草二十萬斛,奪郡縣大小二十八城。經此一戰,冉閔之名,威震中原。

正月,冉閔以讖文 “繼趙李”改後趙國號為衛,年號“青龍”,改石鑑為李鑑(自己為李閔)。整個後趙面目全非。

正月,冉閔率所部千餘騎兵擊敗石琨七萬大軍,斬首三千餘級。

二月,冉閔殺石鑑,同時,殺石虎子孫三十八人,誅滅鄴城石氏。

同月,冉閔登基稱帝,國號魏,年號永興,史稱冉魏。恢復漢姓“冉”。

三月,石虎子石袛在襄國稱帝,後趙境內各部胡人紛紛響應。

自此,冉魏皇帝冉閔和後趙皇帝石祗開始了互相攻伐的歲月。一個要剷除國賊,光復大趙;一個要滅絕胡夷,重振中華。弓上弦,劍出鞘,國仇家恨此時報!雙方從平民到皇帝都在燃燒著復仇的火焰。

然而相對於有眾多胡人兄弟的石袛,冉閔沒有朋友。在石袛號召天下胡夷共伐冉閔的時候,冉閔只是孤零零的自己,帶著滿腔的復仇之火,憤怒的注視著他所有的敵人,時刻準備迎戰。

在冉魏立國之初,冉閔曾向東晉尋求過幫助,邀東晉共伐中原。那是他的母國、同胞,是唯一可能對他伸出援助之手的地方,更何況他們有著共同的敵人——中原諸胡。不過東晉君臣們在冉閔的來信中居然發現了許多不客氣的字眼,原本就對“魏”(晉承魏)多有不滿,於是也就將其置之不理了。不予回覆!

在東晉君臣的眼中,冉閔是叛逆,是胡夷,是什麼都好,就是不是他們的同胞、他們的兄弟。

不僅如此,350年四月,冉閔殺李農,同時被殺的還有尚書令王謨、侍中王衍、中常侍嚴震、趙升等人。原因不得而知,不過從所殺官員的職位可以發現,這群人中有領袖人物、朝中大臣、宮中侍從。我們可以臆測他們被殺的原因了:內外勾結,意圖謀反;欲推李農上位,取冉閔而代之。曾經一起並肩作戰的戰友,成了冉閔皇位最直接的威脅。

這就是冉閔立國之初所面臨的環境了。外有強敵壓境(天下胡人共討之);無一人是其盟友(唯一能幫得上手的同胞國家對其置之不理,後期還趁火打劫,挖了冉閔的牆角);內有兄弟鬩牆,自斷手臂(殺李農)。

軍人出身的冉閔並不具備高超的政治才能,沒辦法在這種內外交困的環境中縱橫捭闔,靠著三寸不爛之舌化解兵革、消弭困境。唯一能做的就是拿起武器,用他最熟悉也最為直接的方式,為自己,為那些“爭相入城”的他的族人們贏得一份在絕境中生存下去的希望。

歷史註定了冉閔要在血與火中成長,在血與火中立國,然後,在血與火中走向末路。

從立國之初到亡國之末,冉閔共歷大戰六次,次次驚心動魄,可圈可點。越過時間順序,我們將冉閔同胡人的六次大戰總列於下方,共同感受一下屬於冉閔的輝煌。

首戰,以漢騎三千夜破匈奴營,殺敵將數名,逐百里,斬匈奴首三萬;

再戰,以五千漢騎大破胡騎七萬;

三戰,以漢軍七萬加四萬乞活義軍破眾胡聯軍三十餘萬;

四戰,先敗後勝以萬人斬胡首四萬;

五戰,以漢軍六萬幾乎全殲羌氐聯軍十餘萬;

六戰,以步卒不足萬人敵慕容鮮卑鐵騎十四萬,十戰十勝!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