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泣血征程之五胡亂華> 第一篇 當機會來敲門 3.立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篇 當機會來敲門 3.立國 (1 / 2)

建立一個國家從來不是簡簡單單扯張旗子造造反就可以的,千秋霸業,百戰成功,大王旗一旦展開,即使坐著不動,也會有好多的箭矢射過來,毫不留情。建邦立國的道路,漫長而又艱辛。

龐大的晉帝國並不是所有人都沉迷在爭權奪利的內亂當中,或者說,劉淵的行動讓某些人從渾渾噩噩的內鬥中驚醒。東贏公、幷州刺史司馬騰面對著發生在身邊的叛亂,迅速行動起來,派軍隊前去征討。

劉淵迎來了他立國後的第一場大戰。

雙方戰於大陵(山西文水),過程就不再細說了。一個是勁卒精騎,懷揣著復國理想;一個是疲兵弱旅,剛撤下內鬥的戰場。

結果不言而喻,大勝。

哀兵不一定必勝,但疲兵一定是必敗的。家裡打著仗呢,不知道父老鄉親是否正遭受戰火的荼毒。只有打過仗的人最明白戰爭,士兵們即使身體不累,心卻累的慌。

打了敗仗的司馬騰跑了,帶著他的金銀珠寶、嬌妻美妾和殘兵敗將跑到了冀州(一路上還搶了不少),可帶不走的,卻都拱手相送。劉淵乘勝進軍,派遣建武將軍劉曜(他侄子,前趙的建立者)接連攻下上黨、太原、西河各郡縣。

劉淵立國的局面就此一戰徹底開啟。

大陵之戰後的第二年,跑了的司馬騰又重新殺了回來。反撲是瘋狂地,但結局卻是悲慘的。在強大的匈奴騎兵面前,司馬騰的反擊除了讓劉淵收穫更多的勝利和威望外,沒有為他帶來任何的實際效果。

一勝如果算是僥倖,再勝就有它的必然。僥倖讓眾人側目,必然卻足以讓英雄俯首。經過和司馬騰的對決,劉淵的名頭算是海了去了,他親帥大軍進攻壺關(今山西壺關),目標直指中原腹地。

造反這種事,有人挑頭,就會有人跟進,尤其在局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從來都不會缺少“贏糧而景從”的人們,當然,也不會缺少欲為“從龍之臣”的投機分子。

反晉戰爭的勝利,讓四方反晉勢力如潮水般向劉淵的麾下聚集。

青、徐二州的王彌,魏郡的汲桑、石勒,上郡四部鮮卑陸逐延,氐族酋長單徵等均起兵響應,擁立劉淵為共主。

關於“共主”這個詞的意思,是很有講究的。共同的主人,但不是真正的主人。就像元朝末年的小明王,天下紅巾軍的共主,朱元璋、陳友諒都是他的臣下,但小明王絕對指揮不動他們倆。朱元璋和陳友諒該怎樣就怎樣,想怎樣就怎樣。名義上我們跟著你一塊幹,出了什麼事大家相互之間也好有個照應,實際上各幹各的,真有個三長兩短,千萬別來找我。這就是共主。但是如果實力足夠強,那就另當別論了。

在這裡,請注意那個叫石勒的人,我們將在以後的篇章對他進行詳細的講述。在中國,開國的君主有很多,出身各不相同。但是,從奴隸的身份能夠登上皇帝寶座的人,只有一個,那個人的名字就叫石勒。

絕好的勵志故事:今天的你,必然沒有比奴隸更卑賤,可是,明天,你可會比石勒更成功?

此時此刻,對劉淵而言,還差什麼呢?行動。很多時候,行動不用等到一切都準備就緒的時候才開始,但是,當一切都準備就緒的時候,就必須要採取行動。只有行動,才能讓我們從平凡走向輝煌。才能讓我們即使茫然,也會在前進中逐漸找到方向,走向成功。

劉淵的行動是果斷且迅速的,向北,他命令王彌、石勒等人攻取河北各郡縣,向南他曾一度攻入西晉重鎮許昌,其兵鋒甚至進抵至西晉的首都洛陽城下。

與征戰的勝利相伴的是疆土的擴張和實力的迅速提升,到了308年,很有些膘肥身健的劉淵再也按耐不住對皇帝寶座的覬覦。族人很熱望,晉國很疲軟,不能再等了,劉淵有些迫不及待。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