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他們從徐州出發,向東行駛打算去倭奴國,只是半路上遇到了暴風,迷失了方向。
其中兩艘半路翻船,只有古月一艘船漫無目的的隨風漂流,沒有了補給,船員只得雨水解渴,捕魚為食。又過了大半年的時間漂流到了一座小島上,在小島上獲得了大量的補給。獲得了豐富的蔬菜與水果,也正因為如此,他們才能夠順利的到達古扶桑國。
不過這一來一回也將近兩年的時間,三百餘人死了多半,回來的時候只剩下幾十個人。
雖然已經不是第一次聽古月敘述這段歷程,但真正等郭嘉登上了樓船,才明白了裡面的艱辛。
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沒有動力,沒有淡水,沒有新鮮的果蔬。一艘船能夠飄到墨西哥還真是上天眷顧啊!
不過這些問題放在郭嘉這個穿越者來說,也不算什麼問題。
相對於司南的簡陋,指南針就準確的多。製造精準的指南針,對於郭嘉來說也沒有什麼難度。
動力方面,如果能夠造出後世的帆船,利用風力來航行,動力什麼的也不是什麼困難。
後世的帆船擁有一套完整的海上藉助風力航行的辦法,雖然逆風的時候困難一些,但也不是毫無辦法。
解決了動力和方向的問題,淡水雖然難以補給,但總有陰天下雨的時候,製造一個簡單的淨水裝置,可以完美的解決這個問題。
最後一個問題,也是最重要的問題,那就是船員航行所需的維生素。
當然這個時候還沒有維生素這一說,大航海時代的船員都是大量的囤積水果蔬菜來對抗這一點。
水果蔬菜雖然能夠提供大量的維生素,但是卻不易與儲存。但是郭嘉有辦法,可以將水果蔬菜醃製或者是脫水處理,雖然留下了的維生素不多,但仍然能夠給船員們提供充足的維生素。
鑑於條件有限,無論是醃製還是脫水仍然不能提高蔬菜的儲存期,郭嘉仍然還有最後一招。
那就是帶著大量的黃豆和綠豆,讓船員們自己泡豆芽,既能夠豐富口味還能夠補充維生素。
方向沒有問題,補給也沒有問題,維生素也不是問題,關鍵的問題是能不能造出後世大航海時代的尖頭海船。
想到這裡,郭嘉拿出了一份圖紙。
這是他回憶後世海船的做法,臨摹出來的一副海船構造圖,結合現有的樓船概貌改進的一種尖頭海船。
“古將軍,你看看以我們現在的工藝能不能做出這種船。”
郭嘉將圖紙遞給了古月。
古月接了過來,仔細看了一番,忽然眼睛一亮,脫口道:“這……這是海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