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真歷史】無所謂可信與不可信,【寫就歷史】則有可信與不可信之分。
可信或不可信,就看【寫就歷史】是否符合【本真歷史】。
兩者間的關係是原本與摹本的區別,是原形與影象的區別。
【本真歷史】是客觀存在,【寫就歷
史】則是主觀認知。
不,寫下來的歷史亦是客觀存在,但卻是他者主觀認知的客觀存在。
也就是說……一切【寫就歷史】皆是智慧眾生主觀對於客觀的認知。
主觀的認知,永遠無法和其所認知的客觀物件完全符合。
這物件,可以是一切。
所以後天習得的「真理」,亦只會是相對真理。
與那絕對真理間,永遠存在著一條無法跨越的鴻溝。
譬如大自然作為物件而成為歷史,亦存在於智慧眾生的「記錄」之中。
因而自然史,在某種意義上就是智慧生靈的自然史。
更廣義而言,對於地質的考察,關於天文學的研究,乃至宇宙的探索,亦都是智慧生靈的歷史,是對於自我的深層揭示。
揭示了時間與空間、主體與實體、心靈與物體、理智與感情、精神與物質……等等之間的對立與聯絡。
二元性,這一切種種皆蘊含著二元性。
無論哪一種事件、哪一種事物、哪一種事態、哪一種事象……全都具備著二元性,具有著二元展開性。
這種展開性,亦體現在自我與他者間,思想與身體間,內在與外在間。
這一切通通皆是智慧生靈自己對於大千寰宇無量諸事無窮諸物的認知與理解,映證與具象。
是理想的現實,與作為現實的存在之間的……永恆矛盾與統一。
這矛盾與統一,即是【變化】。
歷史又與時間息息相關。
假若沒有時間,那麼歷史就無物可承託,無處可置駐。
時間存在於在大千事物的最底層,支撐與執行了生靈與萬物。
時間,就是用來描述變化的計量,若沒有變化就沒有時間。
地球的自轉變化產生了一天、地球的公轉變化產生了一年、月亮的週期變化產生了陰曆、太陽的週期變化產生了陽曆、人體的衰老變化產生了年齡。
常人生活認知中的時間基礎單位……是秒。
秒,最初是由秒擺的運動變化來計量,後來是用地球的自轉變化來計量,然後是用地球的公轉變化來計量,最後是用原子結構的輻射週期變化來計量。
即,色133原子輻射電磁波的週期倍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