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也有可能在這些粒子中會誕生出一顆黑洞,並與剩下的熱輻射互相保持平衡。
同時,由於量子漲落和霍金輻射,孤立系統很有可能會在這兩個平衡態之間不停搖擺。
但不管怎樣,對應於某個特定時刻,該孤立系統必會存在一個特定的「態」。
若將這一連串的「態」鏈起來,就是這個孤立系統的「歷史」。
當然,以上都只是對歷史的最淺層比喻。
或者說,是對歷史某些本質的一種形象化描述。
即,事件在時間維度上的先後順序,以及事件發展過程中的一系列變化。
而真正的歷史,或者說完全的歷史,則是今時或後時對於舊時一切種種變化的記錄。
要分為三種:
1、智慧文明過往的發展歷程;
2、對過去時光種種諸事的記載;
3、智慧生命對於歷史的認知與思考。
第一種歷史,包涵了大至社會形態、國嘉泯族、科學研究、哲學思辨以及真理探尋,小至個人生活的起起落落、喜怒哀樂與愛恨情仇。
在此層面上,歷史是一種客觀存在,或可稱為【本真歷史】。
既然有【本真歷史】,那麼就會有【非本真歷史】。
客觀存在的【本真歷史】是已然逝去之物,處在遙不可追的過去時間段。
通常而言,宏觀層面的時間不可停止,亦不可逆轉。
所以對智慧眾生來說,客觀存在過的【本真歷史】亦不再存在。
因而眾生就必需也只能依據自身所能接觸到的某種「載體」,或經過某種「媒介」來認知歷史。
即,有關於歷史的記述,以及由過往時光遺存至今的諸般舊物。
其中最重要者,即是用文字記載下來的過往歷史,可稱為【寫就歷史】。
其作為非完全客觀的非本真歷史,就是第二種歷史。
換而言之,眾生即是透過他者之眼去了解一切歷史,是透過他者對歷史之認知來認知一切歷史。
這是一種間接認知,是透過某種載體及媒介來認知【本真歷史】。
統歸而言,【寫就歷史】即是眾生認知歷史的憑依資料。
即,史料。
史料不管是否完全記錄了【本真歷史】,甚至不管其是真是假,它總是客觀存在,是眾生認知歷史的終極根基。
同時,即使眾生的歷史認知與【本真歷史】完全一致。
但逝去之事無法還原,【寫就歷史】看似還原,實際卻依然只是也只能是【本真歷史】的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