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大明閒人> 第二十五章:教育制度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十五章:教育制度 (2 / 3)

這個時代的照明是奢侈的,一般窮苦人家,蠟燭也是點不起的。所以一到天黑,大多數人便早早上了床睡覺完事。

若不是蘇默前陣子搞了那麼一出,撈到了不菲的進項,蘇家便也是點不起蠟燭一族中的一員。

雖然現在多少有錢了,但蘇默還是難以習慣蠟燭這種昏暗的光線。所以,他今晚只准備把趙奉至要的教育制度細則寫出來。至於新書濟公全傳,且待此番救災事宜上了軌道,再抽時間寫吧。

好在眼下被走災鬧的,城裡蕭瑟了不少,也沒人催促他。

後世的教育制度,提倡德智體全面發展。這個理論,放在古代,其實就是君子六藝。而梯度進階雖然粗糙,但結合現下的社會情況,也足堪使用。蘇默需要做的,其實就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再進行細分化。

大明學制大體可分為三級:鄉學、府州縣學、國子監。

除此之外,又分為兩大類,即:中央官學和地方官學。中央官學也稱為宗學,一般是由大宗族興辦,其實就是貴族學校。主要招收的便是宗族子弟,還有些世子、長子、有廕襲的年未弱冠的子弟;

而地方官學則稱為社學,主要是面對民間子弟,多設於城鎮和鄉村地區。

教授典籍都是從《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起始,再往後便是經、史、歷算等等。

除此外,也單設有專科。其中包括武學、醫學、陰陽學等等。

而所有這些教授,都是不分年齡大小。所有學子都需要在經過縣試、府試、院試三個階段後,院試合格取得生員資格,也即是常說的秀才;

也只有有了秀才的身份,才有資格進入縣、州、府學。但是這種入學,多是一種象徵,一種身份,倒不一定非要在其中學習。

大明規定,府學可有生員四十人;州學為三十人;縣學二十人。這些人便稱為廩膳生員,簡稱廩生。廩生的意思就是,將由國家提供定量的膳食供養。

至於增廣生員、附學生員則是因漸漸增多要求入學所致。都需要經過考試,依次進階。

當有了秀才的身份後,才允許參加三年一次的鄉試。鄉試在秋八月舉行,故而也稱秋闈。鄉試錄取名額不限,也唯有過了鄉試的,便等於有了做官的資格。

而只有過了鄉試的,才有資格參加會試。會試則必在京城舉行,因為考試時間在春天,所以稱為春闈。

會試錄取名額有定數,一般都是三百名,稱為貢士。而這三百名貢士,才會進行最後一步的殿試。

殿試將決出一二三甲。一甲只有三名,便是常說的狀元、探花和榜眼,也叫進士及第;

二甲和三甲都是不定數,不同的是,二甲稱進士出身。三甲則是同進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特稱傳臚,所有三甲都稱為進士。

上述這些,其實從秀才之後,就沒有特指的教學之所。更多的,只是一種可以進入官場的資格。

而國子監,可稱為大明最高學府。國子監的生員可分為五類:第一種就是會試落第的舉人,稱為舉監;第二種則是地方官員的選拔推薦,稱為貢監;第三類是一定級別的官員及功臣後代,稱為廕監;第四類是用錢物買到的監生資格,稱為例監;最後一種卻是對外的,也就是外國留學生,稱為夷生。

所以,乍看上去,大明的教育梯次很明確,但實際上,真正起到教學意義的,從秀才之後就比較混亂了。承擔教育大業的,根本上都是各地學院,大都由著名大儒或聯合、或獨立開設。各生員則或憑關係、或憑成績求入。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