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需要祖上決斷,”朱塬搖頭,卻又說道:“不過,當下福建、廣東陸續平定,都需要朝廷派出大員安撫百姓,恢復生產,我認為很可能是南邊,而且,以吳將軍的功績,再升一級,擔任一個從二品行省參政,還是沒問題的。”
南方啊!
這年代的南方可不是什麼好地方,若真去了,哪怕升一級,給人感覺也與發配無異。
吳禎想了下,又試探問道:“河南呢?”
南方兩省之外,北方,北伐大軍也已經拿下了兩省,分別是山東與河南。山東已經有了參知政事,是汪廣洋,因為運糧之事,吳禎也知道。
隨後就是河南。
相比去福建和廣東,吳禎更希望自家兄長能去河南。
朱塬笑著搖頭:“河南是汴梁所在。”
吳禎聞言,也只能打消念頭。
自家兄長若是規規矩矩,兢兢業業,眼前少年幫忙說項,主公或許會同意他去河南。當下,可就不太容易。
】
再次斟酌片刻,吳禎對朱塬道:“翰林,可否容我與家兄商議一番?”
“不合適,”朱塬又搖頭:“這種事,若是我等反反覆覆都商量好了,再說與祖上,怕是也有逾越之嫌。我只幫忙提一下,成不成,還是讓祖上獨斷最好。”
吳禎想想也是道理,點頭,又起身,再次拱手給朱塬一個文士禮:“那就拜託翰林了。”
朱塬也起身回禮。
送走吳禎,朱塬轉去內宅,晚飯後寫過今天日誌,又專門擬了一封信,說起吳良之事。
而且,朱塬還和老朱坦白,這不只是幫吳良說項這麼簡單。
眼看中原即將光復,將來,武將下馬,也該是一個趨勢。間接地讓一些武將放下兵權,總比趙匡胤那一招要好。
而且,就算這一代的武將,或許只識刀兵,不懂學問,因此不適合下馬。下一代,或者下下一代,經過朝廷精心培養,再轉為文職,同樣也是一種對雙方都好的安排。
為了避免尾大不掉,軍權是不能世襲的。
這是朱塬很早就想要和老朱說起的一件事,曾經明朝的世襲武官制度,絕對不能再來一遍。
第二天是六月初二。
風起。
天氣也陰沉起來。
朱塬早飯後就讓人把昨夜的書信送去金陵,正要出門到營海衛駐地陪練,臨時被事情打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