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的音樂交流會停留在了最巔峰的時候。
一首歡樂頌讓大家已然沒有了交流的心思。
有這首曲子,已經夠了。
他點燃了整個會場,成為了最璀璨的存在。
信仰宗教的,不信仰宗教的。
都能從中聽出不一樣的感受來。
歡樂頌。
對於這些西方的音樂家來說,這就是歌頌美德,歌頌上帝罪完美的音樂。
無論是國內的入口網站,還是國外的入口網站,都在瘋狂的討論著這件事情。
頗有一種全民討論的味道。
華夏的音樂協會,還是官方,都在大力的宣傳著。
而海外那一邊,輿論已經發酵的。
在普遍信仰基督教的西方來說,這《歡樂頌》就如同深水炸彈一般,炸的他們腦殼發暈。
油管上的熱度直接就炸裂開來了。
西方的音樂交流會?不存在的。
他們只記得,一首堪稱傳世經典的作品在這一次的華夏交流會誕生了。
許多沒有親眼見證誕生的西方音樂家們悔恨的捶胸頓足。
為什麼,為什麼自己就沒去東方的音樂交流會呢?
為什麼自己放棄了見證這首神一般的曲子的誕生呢?
明明,機會就擺在他們面前的。
然而,這個世界上並沒有後悔藥,錯過了就是錯過了。
而一些去了華夏交流會的一些音樂家們,則是慶幸自己的抉擇。
他們並非全部都是衝著李雲去的,有一部分甚至是衝著理查德還有崔佛兩位音樂家去的。
李雲?在他們看來才是添頭。
但去到的時候,他們發現自己錯了,錯的很離譜。
李雲才是最被矚目的那個。
他才是這一次交流盛宴之中最耀眼的那個主角。
這個來自東方的男人,將《歡樂頌》帶到了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