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望其他幾個軍是沒希望的,也只有飛廉軍和禁衛軍才能給朝堂上的君臣帶來驚喜。
但這話花榮怎麼敢保證?只好裝不知:“樞相,末將不知。”
“你且退下。”趙煦也看出來了,指望花榮能給他解惑是沒希望了。等到花榮退下之後,皇帝趙煦忐忑的等待章惇的反應。
當初章惇力排眾議讓章楶擔任收復河套的主帥,其實朝堂上還有一些反對的聲音。
原因是李逵似乎比章楶更合適。
會不會李逵不滿,而故意甩鍋?
還是真的如李逵猜測的那樣,情況已經非常不妙了。而趙煦想的只有一個問題,遼國皇帝耶律洪基御駕親征了,他是否也要跟著一起去?
要是心裡不怕,趙煦當然想要硬氣一把,可是萬一被俘虜了呢?
大宋皇帝自從太宗之後,都認為在軍略方面自己是給廢物。御駕親征是絕對不可能的,後來的皇帝再強能強過太宗皇帝?
可太宗皇帝還不是被遼人打了一腦袋包,灰溜溜地逃了回來。
然後這輩子都不再提起北伐的事。
一個邊軍主帥,還是軍一級的主帥,其實對大宋來說並不太重要。沒了,就沒了。可章惇卻不放心李逵起來,這傢伙以前打仗都是有人在後面拉著韁繩,即便這樣,也差點成了脫韁的野馬,跑到不知道哪裡去。
得選個老將,最好還是和李逵有過往來,熟悉的老將軍。
“陛下,臣以為李逵身邊應該要有個行事穩重的老將輔佐,才可保後顧無憂。”章惇道。
皇帝趙煦覺得章惇有點想多了,李逵身邊不是有輔佐的人嗎?不解道:“高俅不好嗎?”
章惇臉色微變,心說:“高俅就是踢球好,打仗的功勞都是躺贏,這等貨色,穩肯定是穩了,但太穩了,恐怕是個廢物啊!”
“高俅雖說從軍有幾年了,可是陛下有所不知,高俅沒有經歷過大戰洗禮,缺乏困境中的應對,而且御下安撫之才不顯。飛廉軍是精銳,他只要不犯錯,自然不會出問題。但寧化軍如今肯定士氣低落,非得一員穩重老將主持不可。”
皇帝趙煦被章惇說的啞口無言,也就是他將高俅當塊寶。朝堂上的大佬都不把高俅當回事。
章惇想來想去這事得問李清臣:“李樞密,你可有人選?”
讓李清臣指揮千軍萬馬,恐怕真有點難為他了,但要是推薦個合格的老將,這不難,他這個樞密使把大宋的將領名字都背了下來,沒辦法,腦子好使,就是這麼霸道,他能隨時隨地能夠推薦出合適的人才。
“原鄜延路主將米贇如何?李逵在延安府做官的時候,米贇也在鄜延路。”
“他們關係好嗎?”章惇好奇道。
李清臣笑道:“不用擔心。李逵經常向米贇的族孫米芾寫信,討要書作。在鄜延路的時候,李逵對米贇頗為敬重。”
至於米家的身份,就更不用懷疑了。米芾的母親是神宗皇帝的奶媽,而米家是太祖時期的功勳名臣。大宋抗遼之戰,都有米家人的身影。米家是大宋最為信任的功勳之一。朝堂上誰也想不到,將門功勳世家的老米家,會出個米芾這樣的書法名家。
“米贇乃功勳老將,自然可用。但章相的意思是讓米贇取代高俅為副將嗎?”李清臣不無擔憂道:讓米贇當副將,是否妥當。
章惇想了想,這才緩緩道:“米贇的職責不是攻城掠地,而是在李逵上頭的時候,拉住他,別讓他犯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