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書院打造成徐州的文化中心,同時學習借鑑洛陽梅林成功的經營模式與經驗,提升書院的影響力和吸引力。
2.學術隱蔽化佈局:鑑於當前形勢,為防止未來可能遭到朝廷的打壓,對學術進行隱蔽化佈局。
將蘇學中的政治理論巧妙地融入當地的民生問題研究中,讓蘇學緊密結合地方治理實踐。
從實際治理中提煉出具有普適性的治國理政理念,確保蘇學在相對安全的環境中發展。
3.貧困舉子資助:設立專門的貧困舉子資助計劃。
幫助那些家庭貧困但有志於學業的學子,為他們提供經濟支援和學習機會,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壯大蘇學的力量。
4.會員分級管理:對會員進行分級管理,構建“核心幹事正式會員外圍會員”三級體系。
透過嚴格的考核機制,篩選出政治可靠、能力出眾的人才,建立起一支高素質、有紀律的會員隊伍。
待要點一一記錄完畢,韓幼安長舒了一口氣。
先生蘇允的這封信來得恰到好處,將他近期的諸多困惑盡數解開。
有了這清晰的指引,接下來的工作該如何推進,他心中已然有了明確的方向。
與此同時,各地的蘇門弟子大多也收到了與韓幼安相似的密信。
這些信承載著蘇允近期主要想要推動的事務安排。
這四件事,環環相扣,精心佈局。
一方面為了促使蘇學會能夠迅速發展壯大,吸納更多人才,傳播蘇學思想;
另一方面又保持著謹慎小心的態度,提前預防可能遭遇的打壓。透過設定三層會員防火牆,降低風險,避免出現不可挽回的局面。
其中,梅林書院的建設和資助貧困學子之舉,既能推動蘇學會快速發展,又在收攬人心方面有著重要作用,讓更多人瞭解和認同蘇學理念。
蘇允在推動這四件事情的同時,也開始收集各地的執行情況。
他打算以此為基礎,編撰一本指導書籍,作為蘇學會會員的培養手冊,為會員們提供系統的學習和實踐指導。
在蘇學會以及梅林書院中,蘇允規劃構建以民生為導向的講學體系:
專題課程設定:在梅林書院開設如“蘇學與河工”“田賦改良考”等特色專題課程。
將蘇學的經典典籍與地方治理的實際案例相結合,就像參考《均田策》的註疏模式,詳細解析黃州堤壩修建中“以工代賑”的成功經驗。
使得蘇學理論能夠轉化為具有實際可操作性的治理方案,讓學子們能學以致用。
民生堂會舉辦:定期舉辦“民生堂會”,仿照宋代經筵制度,組織學者與地方官員共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