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允仔細統計後發現,蘇學會在大宋的版圖上已悄然發展,各地會員將近一千餘人。
乍聽這數字頗為可觀,但分散到全國各州縣,就不算突出了。
要知道,大宋的州級單位,再加上府、軍、監等,總數超過三百個。
當前這一千多名會員,大多集中在規模稍大的州府。
其中人員較多的州府,不過二三十人;
而人數少的,僅有四五人。
然而,在短短數月間能發展到這一步,已實屬不易。
更值得一提的是,這上千人並非普通外圍成員,而是蘇學會的骨幹幹事。
他們是支撐蘇學會正常運轉的中堅力量。
倘若算上被蘇學吸引的外圍粉絲,其數量至少是這骨幹人數的數十倍。
大宋每年參加解試的讀書人多達數十萬人,而蘇學會已成功吸引了數萬年輕人的關注。
可以說,在大宋讀書人群體中,不知蘇學會者恐怕寥寥無幾,這足以證明蘇學會的影響力已廣泛擴散。
接下來,蘇學會的任務是深耕細作,吸引更多讀書人加入。
畢竟,影響力越大,舉事時所能獲得的支援也就越多。
不過眼下,蘇允只讓蘇學會專注傳播蘇學,不敢在其中摻雜過多政治理論,以免引起朝廷猜忌。
但他也清楚,樹大招風,蘇學會一旦發展壯大,朝廷絕不會坐視不管,必定會採取打壓措施。
所以,當下務必儘可能壯大蘇學會,從中篩選可用之才,努力影響他們。
即便這些人日後不跟隨蘇學會反宋,但在取代宋朝之後,經過蘇學薰陶的年輕人仍將是治理國家的重要力量。
總之,能多影響一人,就多一分希望。
蘇允看著手中的統計資料,滿意地點了點頭。
儘管前七八個月僅發展了一千多人,但接下來蘇學會將迎來蓬勃發展期。
畢竟此前幾個月是在打基礎,如今根基已穩,爆發期即將來臨。
果不其然,元祐三年春節過後,各地訊息如雪片般飛至汴京,令人振奮不已。
蘇學會的正式會員數量已激增至五六千人!
除了洛陽、汴京、真定、應天四地早已開辦的梅林書院外,又有杭州、眉州、鄂州、黃州等近十個州的蘇學會傳來好訊息——他們已籌集到資金,準備開辦新的梅林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