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後第一天上班。
蘇允渾渾噩噩參加了早朝,早朝結束之後,便輕車熟路的往樞密院而去。
他在樞密院已經熟悉了數月的時間,對樞密院的工作也自然是相當熟悉了。
只是一大早,胥吏便送來諸多的文書,這些是春節期間積攢下來的東西。
蘇允雖說是明升暗降到樞密院這邊來當樞密副使,但並沒有人為難他,畢竟他可是實打實的翰林學士兼樞密副使,人家高太后等人說是為了防備他也好,但更多的是為了摘走工部的果實,調他來樞密院,也算是酬功,尤其是在別人眼中,這就是因功升遷了!
畢竟再怎麼說都好,從六部尚書到樞密副使,這就是大大的升遷,畢竟蘇允跨過了一個門檻,成功躋身宰執行列!
別看從六部尚書到樞密副使僅僅才是一步的距離,但有些人花了一輩子,都踏不進這一步!
蘇允在他二十歲這一年躋身宰執行列,而且是在工部尚書職位上半年時間,便成為樞密副使,這在別人看來,這分明是皇恩浩蕩啊!
所以,蘇允在樞密院算是混得如魚得水。
但是,別人尊重他,捧著他敬著他,也沒有能夠讓蘇允覺得自由。
他每日參與樞密院的核心會議,與知樞密院事及其他同僚共商邊防、兵防、軍隊排程等重大事務。
例如,審議邊境駐軍部署、調發禁軍支援前線,或制定對遼、西夏的防禦策略。
處理大量的文書,包括稽核兵籍、虎符的調撥記錄,簽署軍令文書,確保軍事行動符合朝廷決策。
他還在協調軍政與民政,樞密院與三省(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分掌文武大權,蘇允需與戶部、兵部等六部協同處理軍需糧草、兵器調配等事務。
例如,戶部撥款用於邊防建設時,需樞密副使確認需求並簽署相關檔案的。
蘇允每日處理這些事情,有時候六部尚書都得求上門來,出去之後,連呂公著、呂大防等人都得笑臉相迎,有時候高太后還得專門尋他諮詢軍國大事,畢竟在軍事上,滿朝文武,都公認蘇允乃是知軍第一人。
然而,蘇允依然覺得渾身上下都被鐐銬緊緊鎖著,一點也動彈不了!
他看似大權在握,可在處理各種軍事、文書上面,都要依據著固有的程式與方式在處理,一旦出現與一般處理方式不同的情況,下級會立即提出意見,隨後同級別的樞密副使會過來一起商議,商議不定的,便要尋樞密使進行裁定。
而經過這幾個糾正之後,蘇允想要做的事情已經是面目全非,變成了它原來的模樣了。
而就算是這樣的決策文書出了樞密院,去到了三省,與三省相公們斟酌之後,又會再次進行修改,最後才會被髮布出去,而釋出出去的東西,又是中規中矩的老一套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