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眉山蘇氏,蘇允最賢> 第三百三十三章 治河乃是重塑國運的路徑!(4k哈)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三十三章 治河乃是重塑國運的路徑!(4k哈) (1 / 4)

經過蘇允的運作,工部迎來了最好的發展時機,蘇允也爭分奪秒開始施行他的計劃。

第一要務乃是治河。

之所以蘇允將精力放在這上面,是因為黃河氾濫乃是有宋一朝一個極大的問題,已經成為大宋朝一個不斷失血的傷口!

根據蘇允統計,黃河平均每一兩年便會發生一次決口或改道,每次淹沒農田數十萬至數百萬畝。

比如說天禧三年河南滑州決口,淹豫北、魯西三十餘州縣,毀田數百萬畝。

最近一次是熙寧十年,澶州決口,淹沒四十五州縣,導致河北平原“千里無復耕桑”。

而正因為河患頻發,土地鹽鹼化、河道淤積也導致耕地質量下降,河北、京東路等傳統產糧區也在逐漸荒廢。

收入在減少。河北路在黃河改道後,農業稅從佔全國15%降至不足5%。

支出則是在大幅度的增加。

單次大災需調撥數十萬石糧食,如澶州災後朝廷撥糧五十萬石、錢三十萬貫賑濟。

年均治河經費約佔財政收入的2%5%,每次大的決口,單次耗資可達歲入的1%(約60萬貫)。

而因為黃河決口,導致的漕運中斷與商業衰退亦是一個極大的問題。

黃河決口常阻斷汴河漕運,導致京師開封糧食危機。

例如,當年滑州決口後,汴河斷航數月,糧價暴漲三倍。

長期以來的影響是,河北、山東商路因水患荒廢,北方經濟重心已經出現逐漸南移跡象。

而上面那些只是從經濟上計算,黃河決堤帶來最直接的影響是:造成大量百姓的死亡。

澶州決口時候,“溺死者無算,浮屍蔽河”,據事後統計,當年可能死了十幾萬百姓。

而且不僅如此,直接淹死的其實並不多,後期死的可能更多,比如說慶曆八年商胡決口的時候,數十萬河北流民南下開封,當時都城米貴,民多餓殍,死者何止數萬!

而治河徵調民夫常達10萬30萬人,如熙寧年便徵調10萬兵卒、15萬民夫參與治河,導致農業生產中斷。

而這些年來,河北、山東大量人口南遷,北方勞動力銳減!

這導致的後果是北方經濟總體衰落,而北宋經濟總體衰弱的影響是對防禦遼國上的成本增加更多,因為北方糧食不穩定,必須從南方調入,成本更是飛漲!

經過一系列的調研,蘇允得出了一個結論:北宋黃河災害造成的總損失難以精確計算,但其影響遠超經濟範疇!

在經濟上拖垮北宋的財政,加速了“積貧”局面;

在軍事上削弱邊防,迫使朝廷依賴“以金錢換和平”;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