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兵馬再帶多一些,豈不是就將西夏給滅國了?
當然,這個想法也只是想想而已。
大家其實心裡也清楚,蘇允所為,實際上只是打了西夏一個措手不及而已。
但這的確讓之前攻擊蘇允的人失聲了。
而對於趙頊來說,因為蘇允將在西北所做的事情都會寫奏摺告知於他,因此他知道得更多。
蘇允此番帶著三千靜塞軍,先後擊潰西夏十萬大軍,首先自然是因為蘇允高超的指揮藝術,但打鐵還得自身硬,沒有三千靜塞軍,就算蘇允再厲害,也難以擊潰十萬大軍。
因此,趙頊這會兒終於明白了,蘇允在西北搞的大練兵到底有多厲害!
不過這都是之後的事情了,現在最重要的是支援蘇允。
蘇允截斷三十萬大軍的補給糧道,讓定難五州孤懸在外,這個時候,自己若是連這個時機都不抓住,那可就要辜負列祖列宗的保佑了!
趙頊隨即召開小朝會,將朝中三省六部主官、三班院、樞密院、翰林學士等全都召集過來,商議接下來應當怎麼打。
與之前各種紛繁的聲音不同,這一次反戰的聲音小了很多,在蘇允打出這等驚天戰績以及這麼好的戰機面前,誰也不敢再有投降論了。
於是趙頊定下殲滅三十萬西夏軍,取下定難五州的的戰略。
趙頊部署如下:
熙河路軍前出吸引卓囉和南軍司軍力;
環慶路軍前出吸引西壽保泰軍司軍力;
涇原路軍前出吸引靜塞軍司軍力;
河東路軍前出吸引祥祐軍司、左廂神勇軍司;
而鄜延路軍正面對抗西夏大軍。
按作戰計劃,涇原、環慶兩路合取洪州,進取宥州,河東、鄜延兩路先打下銀州、龍州,會師夏州,最後四路保住鹽州,徹底將定難五州納入版圖。
隨後趙頊還請吐蕃出兵渡黃河攻取涼州,以牽制西夏右廂兵力。
這其實就是又一次五路伐夏,不過這一次趙頊的戰略目標不像之前那麼大,而是隻想著將定難五州拿下。
拿下定難五州,西夏便再無險可守,到時候無論大宋是想守還是攻,都能夠佔有戰略優勢!
不過這個就很難評。
環慶軍攻破蝦蟆寨、控制清遠軍城後,與鹽州聯絡上了,蘇允見環慶軍到來,頓時大喜,將鹽州城交給了環慶軍駐守,而他則是帶著三千靜塞軍出了城。
接下來就是狩獵時刻了!
環慶軍佔據住鹽州,河東路軍攻擊左廂神勇軍司、鄜延路軍盯住銀州,徹底將西夏三十萬大軍鎖死在定難五州。
當然,他們也不是不可以逃,但若是逃了,便是將定難五州拱手相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