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資善大夫、誠意伯劉伯溫前往雲貴,對雲貴地區所有的人口進行調研,無論多麼偏遠,不可遺落一人……同時,朱元章向戶部、工部下令,讓他們配合劉伯溫,對雲貴地區的道路進行修繕改造,調集錢糧、工匠,全力配合劉伯溫。
朱元章在對劉伯溫下令的同時,也對全國各地的州府官員同時下令,讓他們統計清查屬地的百姓聚集所在地,但凡遇到道路崎區或者無路可走的情況,清查統計後上報,然後由朝堂和地方上的資金同時調撥,修繕大明境內道路。
劉伯溫站在朝堂上,臉色很不好看。
他不過是個資善大夫,也只是個虛職而已,可朱元章偏偏盯上了他。
去給百姓修路……這完全不符合劉伯溫的認知。
在他看來,能夠幫助朱元章治理天下,並且能讓大明長治久安的,是士大夫們,是大明的貴族,朱元章只要給這些士大夫們足夠的利益,他們就可以幫助朱元章去管理那些百姓。
現在朱元章讓劉伯溫去為百姓做事,這在劉伯溫看來這是逼他背叛士大夫階層。
“這裡面,一定有朱瀚的影子。”
現在的大明到處都是事,尹利那邊帖木兒和徐達的戰事還沒結束,陳友諒和王保保還沒有解決,大明對外擴張,每天的奏摺像雪花一樣飄到朱元章的桉前,這麼多事朱元章哪裡還有時間和精力去考慮其他的?
換源app】
再說,大明之前的政策,是把偏遠地區的百姓遷移出來,轉到交通便利和土地肥沃的地方,根本不用費心費力的去雲貴做統計、修路。
完全就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劉伯溫覺得朱元章這麼做是勞民傷財,國庫裡的錢本來就不多,要花到刀刃上。
心中對朱元章命令持反對意見的劉伯溫,卻不敢在朝堂上反對朱元章,因為剛剛朱元章說了,不管是哪兒,只要是在大明的版圖內,那大明朝堂就有責任和義務將其建設好。
朱元章布衣出身,不到十年的時間,大明人口超兩億,其功勞遠超漢唐,劉邦和李世民在朱元章面前就是弟弟,朱元章野心勃勃的想要成為千古一帝,而今天下的命令,就是朱元章通往千古一帝道路上的重要一步,劉伯溫怎麼敢成為朱元章的阻礙?
“臣,遵旨!”
劉基內心苦澀的接受了朱元章的命令,他心中已然確定,當士大夫們知道他幫朱元章做的事情後,會把他當成士大夫中的叛徒。
……
劉基會不會成為叛徒,朱瀚才不在乎。
士大夫階層就很牛逼嗎?他們仗著千百年來形成的階層,就能左右朝堂?
不可能!
絕對不可能!
朱瀚心裡也清楚,士大夫階層是不會被消滅的,哪怕是從底層成長起來的普通百姓,只要他們擁有了一定財富,或者說家裡有人成為大明的官員,他們就會成為士大夫階層……然後週而復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