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羨離開天水是在十月下旬。
霰雪依然不停,南路晉軍經上邽的上口南下,翻越潘冢山抵達始昌,再沿木門道走十數里,就可以看到那座著名的祁山堡了。
若是沒有親眼目睹過的人,恐怕很難想象。這座曾經數次攔住諸葛亮大軍的祁山,其實並非是高聳險峻的山峰,而是一座矮圓的小山丘。因為其地處祁山道山口,其山壁天然垂直,大小形狀又剛好適合改造成一座城堡,於是曹魏就在此改造山丘,修建城池,使其成為與合肥齊名的國家巨防。
劉羨還是第一次見到這樣的山堡,當他遠遠望見祁山堡渾然天成的輪廓,仰望山壁上由風霜造成的刻痕,一時對天地的造物感到由衷的崇敬,他對隨行的李盛說:“世上竟有如此山堡,真是鬼斧神工!”
李盛也是第一次來到此處,他打量著祁山堡,回憶說:“是啊,誰能想到呢?我聽大人說諸葛丞相屢攻而不克,還以為會是劍閣那樣的絕險,沒想到竟然是這樣的丘堡。”
李矩在一旁說:“那是因為諸葛丞相的形象偉大,所以大家也以為祁山崇高,是祁山沾了諸葛丞相的光啊!”
這句話深得人心,眾人頻頻頷首。原來當人的歷史輝煌到一個高度,連人心中的山嶽形象也會發生變化。
不過事實中的山堡是不會改變的,在這些年大亂後,祁山堡已經落入到叛軍手中,成為了阻擋在晉軍南下之路上的一道難題。
對於這樣一座歷史聞名的山堡,劉羨已經做好了要在這裡苦戰一番的準備。不過按照慣例,他還是先派使者到城下接洽,希望能令這座山堡不戰而降。
使者正要出發,不意祁山堡內的山門先開啟了,一行人策馬往晉軍處賓士而來,為首的竟然是李雄。他與劉羨在長安有過一面之緣,此時更給晉人帶來了一個好訊息:
在平定天水的訊息傳到武都後,作為李氏族長的李庠就決定投降,他令李雄在祁山堡等待,只要晉軍一到,就將他們接引到下辨城內,故而不必再與武都氐人交戰了。
得知這個訊息後,全軍上下為之大喜。
根據事先探得的訊息,總結可知,在齊萬年麾下的所有羌氐部落裡,就以略陽李氏最強、白馬氐楊氏第二、郝度元也不過屈居第三。據聞,略陽李氏這兩年並未全力參與戰事,反而是注重在招撫流民上,兩年時間下來,已在武都一郡中聚集了關隴流民近十餘萬人,眼下這個數量還在不斷增加。
加上久聞略陽李氏人才輩出,無論是李庠一輩、還是李雄一輩,可謂是能人不斷。所以對和平接收武都郡一事,晉軍不敢奢望,故而捨近求遠,以先易後難的策略,先翻越隴阪,招撫略陽、天水二郡,反而將地緣上更接近的武都放在之後。
結果沒想到,略陽李氏竟然在佔據兵力和地理優勢的情況下,直接投降了。
劉羨立刻接見了李雄,時隔多年未見,這位同齡人身穿圓領袍子,外披披風,頭戴幞頭,腰懸胡刀,腳下鹿皮靴子。這身打扮主體還是仿照華夏衣冠,但也保留有不少的胡人風格,讓人眼前一亮,看上去非常氣派。
劉羨笑著問他道:“仲俊兄怎麼會出現在這?”
李雄則不卑不亢地回答道:“使君既然在這,我怎麼會不在這?關隴百姓盼望王師,恰如同嬰孩盼望父母一樣,真是苦等久矣。”
“那為什麼要到今日才前來歸順呢?”
“因為孫秀與司馬肜無道,早日相投,徒為其所虐耳!待使君前來,方敢來降。”
這回答對劉羨吹捧極了,說得好像他們投降全是看在劉羨的人品上。劉羨自然不會相信這種話,但也不會在這種時候拆他們的臺,不管怎麼說,少一些惡戰,快一些回家,總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