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真是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仗,即使在數十年之後,每個存活下來的參與者,依然津津樂道於這一戰的情景:
茫茫多的敵人如同驚弓之鳥,騎士們策馬賓士進去,頓時四散奔逃,紛紛亂亂毫無秩序。而騎士們每一次揮刀,都像是屠宰羔羊一般,根本沒有反抗。旗幟一片片的倒下,伏在地上求饒的俘虜和屍首一樣多。步兵們從中間大步流星地踩過,他們腰間的箭囊已經射空了,同時掛滿了領賞的人頭。當然,還是有些人受傷,但在這時,受傷也成了榮譽的象徵,士卒們比拼身上傷口的多寡,以此來誇耀勇氣,每個人都相信自己是天之驕子。
事後,晉軍光打掃戰場就花費了三四日時間。
劉羨作為右翼主將,心情自然也是非常愉悅,這麼幹脆利落地獲得勝利,還是他軍事履歷中的第一次。在勝利的薰陶下,他感到一種昇華感,因為會戰是一種勇氣與意志力的比拼,尤其戰勝的是一個過去你很難對付的對手,頓時便生出一股今非昔比之感。
但同時,目睹這戰場上的狼藉與慘烈,劉羨又不禁為齊萬年感到惋惜。他不禁暗中心想:如果是自己,能否在這一戰中取勝呢?答案是沒有懸念的,他也做不到。
齊萬年能在短短兩年間拉起超過二十萬的軍隊,同時經營秩序,在饑荒下也沒有出現大規模的譁變,光這一點就非常了不起了。何況還要應對晉朝源源不斷的援軍挑戰。此前洛陽朝廷不能任用正確的統帥,給了他機會。可若是孟觀這樣的名將出場,他就沒有一點機會。
想到上谷鐵騎在戰場的可怖威力,劉羨也不禁心神搖曳,如此可怕的部隊,眼下站在同一方還好,若是有朝一日在戰場上作為敵手呢?劉羨不能說沒有一點辦法,但這一切都要建立在對手不是孟觀的前提下。
再想到自己在齊萬年起事時的些許衝動,劉羨不禁流下一身冷汗,還好,還好。看來,自己真正想要復國,還有很多的準備要做。
不過這些都是後話了,事前孟觀對自己說,關中戰事結束以後,他就要調回洛陽為官,劉羨不禁思緒萬千,雖然其中有疑慮,有不捨,但想到最後,所有的情緒都褪去了,只剩下歸心似箭。他心想,不管怎麼說,能和家人們在一起團聚片刻,總是好的。
何況自己還有一些問題想問劉恂。
只是這要等到這場戰爭徹底結束後。
在陳馬原之戰的第四日,孟觀召集各將再次召開軍議,商量下一步的打算。
與上一次的軍議氣氛相比,這一次,徵西軍司裡的將領們都徹底對孟觀臣服了,他超乎想象的戰術與戰績不僅僅擊敗了造反的叛軍們,同時也征服了麾下這些心高氣傲的將領。現在全軍上下每一個人都說:上谷郡公大概就是當世第一名將,當年馬隆收復涼州,也不過如此吧!
孟觀明明只是極隨意地斜靠在几子上,可在座的眾人無不正襟危坐,面色肅然。因為大家害怕露出些許窘態,以致於讓元帥看輕了自己。
孟觀見大家這麼嚴肅,揮手笑道:“何必如此拘謹?弄得像打了敗仗一樣,諸位都是功臣,放鬆一些。”
但眾人仍不敢放鬆,只有年紀最大的索靖行禮道:
“元帥當真是料事如神,我等遠遠不及,您有什麼命令,就直接說出來吧,我們一定盡全力執行。”
大家紛紛點頭附和,都是這個態度。
這情景讓劉羨心中感慨,在以往軍議的時候,大家唯恐不能在會上發表意見,一來是為了立功表現自己,二來敗仗會影響所有人,大家都不想遭遇失敗。可到了孟觀面前,眾人卻羞赧如處女,等待著主帥發號施令。這是隻有極敬佩一個人的時候,才會如此表現。
孟觀笑著點點頭,自通道:“既然如此,我也就不客氣了。”
他給自己倒了一碗茶湯,喝了一口,潤潤嗓子後,對眾人總結現在的情形道:
“諸君表現得如此謹慎,我還是很高興的。我們雖然贏了這一仗,並不代表戰爭結束了,畢竟沒有抓到齊賊,秦州也還未收復,關西的胡人又是如此之多,若是處理失當,剿賊幾年也是有可能的。”
“好在齊賊賊心不死,據我們斥候得報,齊賊戰敗之後,並未退入到秦州,而是進入陳倉固守。”
這個選擇令在座的眾人感到有些意外,皇甫商不禁問道:“咦?他為何不退入秦州,秦州處處山險,按理來說,在那裡不更好守嗎?莫非他又有什麼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