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晉庭漢裔> 第九十九章 六陌之戰(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九十九章 六陌之戰(上) (1 / 3)

這是一場蓄意的謀殺,也是一場眾所周知的謀殺。

其餘將領在收到命令的時候,幾乎不敢置信,因為軍令中對周處的惡意可以說是毫不掩飾。

戰爭是血肉磨盤,但攪進去的不僅僅是血肉。每一次會戰,除了對士卒肉體上的巨大消耗外,還存在著對人精神的摧殘。每一次劫後餘生,都會令常人喪失生命力。不論戰爭是正義還是邪惡,戰爭終究是殺人,殺人就會直面死亡,沒有人能不受死亡影響,即使是諸葛亮,也會被戰爭榨乾最後的生機。

因此,在一場會戰結束後,士卒都需要相當的時間來休整,即使不久要進行下一場會戰,也會從最後輪換。只有這樣,才能儘可能地保持戰鬥力。

而如今周處已經打過一場攻城戰,又遇刺受傷的前提下,梁王司馬肜竟然還令周處領兵做先鋒,率先去攻打六陌。這幾乎是不可理喻的。縱然好畤攻城戰進行得極為順利,也不是讓人繼續輪戰的理由。

這幾乎是直白地表示,司馬肜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讓周處死。不管是因作戰不利被軍法處置而死,還是在戰場上血戰至死,還是接連作戰活生生累死。只要周處一日不死,梁王就一日不罷休。

從這個角度來說,此次六陌之戰,大概就是周處的死劫了。

但周處得到軍令後,表現得卻極為淡然,他僅僅是回答了三個字:“知道了。”然後就抱著尚未癒合的胳膊,緊鑼密鼓地開始準備下一次會戰。

周處其實對這一天早有預料。作為一名已經六十歲,在官場混跡超過三十年的老人,他早就學會了知曉自己的天命。在得知梁王司馬肜為統帥,自己為麾下將領的時候,他冥冥中就猜到了會是這麼一個結局。

不只是梁王司馬肜,事實上,大概半個朝堂的人,都在盼著他早死,因為自己彈劾過他們的不法之事。而剩下的半個朝堂裡,有一半人對他人的生命漠不關心。再剩下的部分人,基本都對現狀無能為力。

周處摸著自己中箭的肩胛,感受著其中的痛楚,苦笑著自嘲道:“我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年輕時的周處是何等的心高氣傲?他其實自己都記憶模糊了。周處只記得那段歲月很快活,當時他還沒有亡國,身為名將周魴之子,他雖曾經讓父親失望,但在迷途知返後,又得到了世人的推崇,繼而意氣風發,意圖跟隨天子(孫皓)立下不世功名,以弱擊強,一統中華。

但在亡國之戰到來時,他才發現自己的雄心壯志是何等可笑。面對王濬的七萬水師,他隨陶濬前去抵抗,遠遠望見那些樓船,手下紛紛潰逃,只能徒然隨舊主獻城投降。

此後他被迫改換門庭,在晉朝出仕。如果不能振興故國,那就為天下太平多做些好事吧!周處就是抱著這樣的理想開始做事的。

於是他在晉朝官場來回輾轉,關中去過,益州也去過,也在朝廷中當過散騎常侍、御史中丞。為了實現自己的抱負,周處從來不在意官場中的人際交往,只在乎自己做得好與不好。這幾十年下來,確實是政績斐然。

可越往前走,周處就越發感覺到疲倦,越是感受到自己的力不從心。

他越來越明白,一個人的力量是淡薄的,無論如何胸懷大志,得不到他人的支援,最後總歸是變成鏡花水月。可當他想要去尋找支援時,卻發現身邊的總是些蠅營狗苟。

說起來真是可笑,亡了國的渴望匡濟天下,真正平定天下的卻對世人無動於衷。

還記得當年他和惡蛟搏鬥,精疲力盡地重回陽羨時。當時鄉親們誤以為周處已死的歡呼聲,那些鋪天蓋地又歡天喜地的笑臉,曾經深深震撼了周處。他發現這些歡笑是因為自己而產生時,感到過一股澎湃的力量,遠比畏懼更讓人嚮往與親近。

就是自那時起,周處在心中立下了誓言,他一定要做這樣一個人,能讓見到他的人都笑顏以對。他一直踐行著這樣的理念,只是不知道從何時開始,他自己的笑容越變越少了。

在朝堂之上,想要獲得身邊的人支援,是否就違背了自己昔日的誓言呢?再一次欺騙了那些相信他的父老呢?

因此,即使當週處意識到自己在走一條絕路,他也並不後悔。眼下如今這一刻真的到來了,他很平淡地就接受了這一事實,並開始做向六陌進軍的準備。

六陌,顧名思義,是位於好畤縣西北面的一處交通要道,西北面由三道土塬分出四條山徑,東南面則由泔水分為兩岸兩條道路,由這六條小徑匯聚在一起,就叫做六陌。

六陌距離好畤縣不過十六里,距離叛軍的大本營乳峰,也差不多有十五里。兩軍到了這個位置,可以說是近若咫尺,只需要一個時辰,雙方的主力就能支援殺到。

這也同樣意味著,如果能將這個地點搶佔下來,就能進一步壓縮和封鎖叛軍的活動空間,為晉軍獲得戰略上的主動權。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