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切都發生得太快,電光火石間,很多人都不明白髮生了什麼。
侍衛們見周處中箭,又看見劉羨一行人正在霧氣中走過來,還以為冷箭是劉羨放出的,立馬拔出刀劍圍上來,幾乎要殺人。好在劉羨一行人並未帶弓箭,解釋了一番後,還是很快說服了這些發怒計程車卒。
可這一耽誤,就錯過了最好的抓捕兇手的時機,劉羨再回頭往射箭的方向看去,除了濃霧與建築的黑影外,已經找不到偷襲之人的所在位置了。
但士卒們還是四處通報,令全軍在城中搜尋了一番。結果不出意外,眾人既不知道刺客的長相,也不知道刺客的去向,只憑那個模糊的裝扮,稍作換裝就能掩蓋痕跡。最後當然是徒勞無功,一無所獲。
不幸中的萬幸是,由於周處身穿甲冑,這支冷箭雖射中了周處的肩胛,但僅箭尖僅透甲一寸,並未射中周處的要害之處。周處取出箭頭後,僅僅是流了些血,並未有什麼大礙,當日下午就可以行走了。
可傷勢不嚴重並不等同於這件事情性質不惡劣。
要知道,若非劉羨臨時警覺,挑歪了箭矢的方向。這鳴鏑箭往中間歪上五寸,或者再往上歪五寸,周處恐怕就要斃命當場。簡直是在鬼門關上走了一遭。
長史盧播聽到周處遇刺的訊息後,立刻前來探望,一面流著淚一面說道:
“建威是我軍軍膽,竟然有賊子想要趁機謀刺!幸好你平安無事,不然我怎麼向梁王殿下交代!”
得知劉羨是目擊者後,又追問道:
“可看清刺客面貌?刺客打扮如何?有沒有什麼線索?”
劉羨皆如實回答沒有,只說知道刺客穿著晉軍的甲冑。
盧播立刻下定論道:
“這必然是叛軍所派,這些賊子!真是畏建威如虎。正面不能戰勝,竟想了這麼一個歪門邪道!我要立刻上報梁王殿下,早發大軍,為建威討個公道!”
他頓了頓,又對劉羨說:
“建威受了傷,需要好好靜養。懷衝若無事,還是早些回去,把城內剩下的善後做完吧。”
言語下的意思,就是讓劉羨趕緊離去。
劉羨此時已有些明白形勢了,他把眼神投向周處,周處此時已綁好了傷口,披了一件長袍,徐徐對劉羨沉聲道:
“這本是我的雜務,現在就交給劉護軍了。”
離開傷兵營的路上,與劉羨同行的幕僚們都議論紛紛。尤其是薛興,他作為一名常年斷獄的人,發現這件事裡處處透露著詭異,忍不住對劉羨分析道:
“府君,盧長史的行為頗為反常。”
“刺客身著我軍甲冑,固然是有叛軍假扮刺殺的可能,但出自我軍內部的可能也不小。”
“要知道,建威將軍軍紀嚴明,又性情孤僻,士卒對他不滿是極有可能的,同僚不喜歡他也很正常,為何他能如此簡單地排除這些可能,篤定是叛軍所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