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孫秀的到來,在場的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畢竟這位趙王長史的名聲,在眼下的關中可謂是一地雞毛。
此前利用私改度量衡的方法來加重賦稅,其實是孫秀比較體面的索賄方式了。他上任的這一年來,不體面的索賄方式更是層出不窮:
甫一上任,孫秀就在徵西軍司內大改風水,而後以占卜禍福為名,將徵西軍司中未給他行賄的官員全部踢出,藉此大搞清洗;
而後,孫秀在軍官中大賣丹藥,說是能強身健體,破邪保命,一度賣出三十金一枚的高價,可實際的效果卻是很多人大病了一場;
孫秀還強制全長安百姓買五斗米道的買地券,說長安有惡鬼作祟,想要下葬的人,必須要出錢向地官買平安,一張買地券一千錢,讓他狂斂五千金;
最離譜的還是他好人妻,在徵西軍司內想要升職的官僚,不管年齡老幼與樣貌美醜,都要向孫秀獻出自己的妻子,站在門口等孫秀春風一度後,才能獲得些許升遷……
從這種種事蹟來看,人渣這個詞已經不足以形容孫秀了。哪怕是趙高這樣毀掉了秦朝一代霸業的奸賊,恐怕也做不出這麼多的醜事。所以關中人常哀嘆說:“莫非是朝中無人了嗎?為什麼皇帝會派來這樣一個人呢?莫非是我們真做下了什麼罪孽嗎?為何上蒼會造出這樣一個人來呢?”
而劉羨也從祖逖的回信中,得知了孫秀的大概情況。
這位孫秀出身琅琊孫氏,世代信奉五斗米道,但不是什麼大族。當初司馬倫被封為琅琊王時,這位孫秀不過是一位近職小吏,負責一些文書什麼的。
結果這位孫秀寫得一手好文章,引起司馬倫注意後,又趁機獻媚,送上了丹藥、房中術等五斗米道奇物,結果大受司馬倫歡喜。而在司馬倫轉封趙王之際,他更是拋離祖籍,舉家相隨。使得司馬倫更加信任孫秀,逐漸倚為心腹。
如今趙王能夠坐鎮關中,這位孫秀也是出了大力的。據說他掏空趙王府庫,給賈后獻金一萬,同時又極盡諂媚之能事,頗得賈謐歡心。
這些訊息都是劉琨告知祖逖的,可信度很高。因為趙王司馬倫在河北時,與中山劉氏有聯姻。也就是說,趙王世子司馬荂,是劉琨的姐夫。劉琨對趙王府的人脈,還是頗為熟稔的。
劉琨甚至給劉羨送了一封舉薦信,說要緊之時,可以私下裡聯絡趙王世子司馬荂,他和孫秀頗為不睦,實在撐不住了,走司馬荂的關係,應該能夠明哲保身。
而透過這些訊息,劉羨認識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孫秀,一個極度危險的孫秀。
旁人眼中的孫秀,是能變著花樣的壞,同時也無能,因為他沒有做成什麼事蹟。
但在劉羨眼中,孫秀卻是一個不可小覷的人。他一個小吏,能透過文采得到司馬倫的賞識,說明他才識過人遠超同儕。能逢迎趙王更進一步,說明他知人識人。拋棄祖籍舉家搬遷,說明他敢下決心,無所顧忌。而和司馬荂關係不好,卻還能穩坐長史之位,說明他善於排程妥協。
這樣一個人,才能不遜色於任何一位灼然二品,只是心思沒有放在正道上,不然他就是另一個賈詡。而如今孫秀一心追逐名利,恐怕就是另一個賈充了。
今日他悄無聲息地來到夏陽,就正是這種才能的體現,劉羨召開芝川文會養望的計劃,僅僅因為他的出現,就全盤破壞掉了。
在場的名士們聽到孫秀的名字,無不當場色變。
本來大家談得頗為盡興,可此時孫秀一來,如卜珝、郭琦等隱士,僅僅只是哼了一聲,對劉羨一拱手,就拂袖而去。顯然,對於他們而言,和孫秀共處一地都嫌汙了名聲。
而如鄧攸、郭璞等年輕人,他們沒有隱居,又有出仕打算,此時就有些尷尬了,他們只能站在原地,想走又怕得罪孫秀,留下又覺得有失人望。
當然,其中最感到不適的,肯定還是馮翊太守歐陽建。他兩個月前剛和雍州刺史解繫上過彈劾孫秀的奏表,兩人可以說是政敵。如今孫秀這樣大剌剌地闖進來,本身就是對他的一種羞辱。
剩下的如薛興、諸葛預等人,此刻就只剩下茫然了,他們並不知道該如何應對這個場景,只能默然旁觀。
孫秀對於自己的不受歡迎可以說是安之若素,看著名士們與自己擦肩而過,他嬉皮笑臉地說道:
“哎呀哎呀,是遇到了什麼急事嗎?若是有事,不妨找孫某談談嘛!”
“孫某雖不才,但也略懂一點道術,諸位遇到災厄,孫某可以上報三官,賜福解厄啊!”
這些話語當然無法勸住任何人,反而在剩下的人耳中分外刺耳。
如果世上真有天道與天神,那他們應該去保護好人,懲罰壞人。如果天神的信徒都是孫秀這樣五毒俱全的人,那又有什麼信奉的必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