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不願意生活在太平之中呢?又會有誰為了對抗當朝昏庸國君而選擇造反呢。
真正因為國君昏庸而造反的恰恰是地方諸侯、藩王、敵將而已。
百姓只會考慮自己是否吃得飽飯,要求已經最低了。
顯然,朱柏給出來的客觀分析已經極為明確。
從外軍入關,內軍反叛,就已經奠定了明朝滅亡的基礎。
因此正是因為有外軍干擾,方才使得原本混亂不堪的內部朝廷變得更難處理。
“自此之後,李自成攻破了皇都,進入了皇城,朱由檢在臨死之前曾寫書與李自成,待到朱由檢死後,朝中文武可刀刀斬盡,個個殺絕,但切勿傷害百姓。”
“僅此一言,其實令兒臣都實為佩服。”
“此人有心力挽狂瀾,可這並非是才學武略就可以輕易處理的,十八年天災,就已經證明亡明者並非清,也並非是內部叛軍。”
“而是天要亡我大明,天要改朝易主。”
朱柏的臉上盡顯落寞,朱元璋也已說不出話來,他震驚,瞪大眼睛盯著地圖上朱柏一邊分析一邊繪畫出來的路線。
以及清軍和內部叛軍的駐紮地點和反叛攻城的路線。
這大明朝的遼闊疆土,都已經被筆海當中的筆桿畫的密密麻麻。
帶到冷靜下來,他才發現,地圖上的大明疆土能畫的地方都已畫到。
基本沒有空下來的地方。
“以袁崇煥為主的地方駐守官將軍,皆以忠臣為主,更是盡心竭力輔佐我大明朝的勇將。”
“他們不該死,但殺了卻也怪不得崇禎皇帝。”
“只怪當時局勢極為複雜,更沒錯綜,宦官專權百官結黨的禍根已經紮根在了朝廷內部。”
“即便剷除其表,卻無法清除其裡呀。”
這也是為什麼朱柏一定要儘快改革內政的原因,在改革的同時,國庫慢慢充裕,有所準備才能夠真正抵禦天災。
“既然如此,咱心裡明白了。”
老朱沒有在過多言語,只是獨自一人坐在對面,盡顯落寞。
與此同時,孔謙府中,得知了皇帝將要對整個天下的學制進行全面改革。
是的,儒家“大學”們都紛紛聚集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