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以地圖上的路線畫出了以東北部為主的幾處地域清兵關要的路線。
“父皇且看,單以軍事為主,以山海關為界,山海關編外地區皆已被清兵掌握。”
“關內地區,卻又多生反事,百姓無糧,民不聊生,朝廷更是無糧可撥,也無款可調啊。”
“這才導致內部棋局一片混亂,外部又受到當時最大的政敵清兵的掌控。”
這只是軍事上面的一大劣勢,好似內部還未曾穩定,外部敵人卻比自己還強。
朱由檢有心對敵,可奈何手中雖然忠義即是極多,然而有能力力挽狂瀾的卻沒有。
“崇禎帝將手下官員換了又換,一個個送到關外抵禦外敵,然而除袁崇煥外,無一人能夠與之鬥爭。”
“即便是袁崇煥,最終也以失敗告落,反被崇禎帝逮捕入獄,最後又遭袁崇煥凌遲處死。”
老朱聽到這兒,內心已然極為震驚,這還僅僅只是對抗外敵的劣勢。
內部的混亂,朱柏還沒有全面表達。
況且即便如此,這也只是抵禦外敵的九牛一毛,更主要的是尤其以東北地區為主,直至華北地區,甚至皇城之外皆有反叛軍隊。
各地戰事四起,朝廷遇平定叛亂,卻已無錢調兵。
外部面臨如此巨大的難題,內部黨政卻有極不穩定。
“這崇禎帝為何如此昏庸?像袁崇煥這般忠義之事竟遭到凌遲?”
老朱心生不滿,反而還在怒罵自己的這位後生,好歹也是老朱家的人,卻沒給他留任何的臉。
“他可無父皇這般力挽狂瀾之志,並非他昏庸,曾有傳言稱袁崇煥剛愎自用,有傭兵自重,故而使得崇禎帝生遺,卻也有人稱其中一切都是清君皇帝的反間之計。”
“歷史之事無人能客觀評說。”
老朱沉默,朱柏更不願再提起。
大明王朝飽含風骨,即便是面對亡國之危,君王寧願自縊而亡,也不願卑躬屈膝。
光是這一點,無論他崇禎帝是否昏庸,朱柏也得敬他是條漢子,更對得起老朱家皇帝之名。
“再說說內部,以魏忠賢為首的內務獨攬大權,在至為安危之時,便以內務之局干預朝局,擾亂大明朝廷,使得文武百官敢怒而不敢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