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李如初回憶錄> 明國:風起遼東 第一二一章 右勾拳(4)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明國:風起遼東 第一二一章 右勾拳(4) (1 / 2)

讓我們把時間轉回到7月1日的上午。按照塔斯曼的回憶,他正式看到建奴大隊的時間,是11時26分。

那一刻,端坐在馬背上的塔斯曼伸長脖子。沒有用望遠鏡,他清晰地看到飄揚的旗幟從蘇子河畔出現。那是數十面鑲著紅邊的旗幟,由穿著鎧甲的騎士舉著出現。

“那就是建奴的鑲紅旗。”一旁的鄧建山對他說,“這些舉著旗幟的應該是白甲,這是韃靼人軍隊中專門的勇士。”

塔斯曼稍稍點頭,視線一刻也沒有從數公里外的韃靼人身上移開。從數年前來到東方經商開始,他就再也沒有感受過戰爭的氛圍。在見到敵人的現在,他似乎回到了與西班牙人戰鬥的戰場上,澎湃的熱血讓他臉色有些發紅。

東江軍的騎兵比塔斯曼更早發現敵人。在二十分鐘前,遊騎兵們已經分散成小組,與建奴的前鋒騎兵展開較量。

一匹匹駿馬賓士在河畔的平整土地上,軍馬的嘶鳴聲,騎士的喊殺聲,開槍聲,射箭聲,嘈雜的聲響混做一團,硝煙慢慢在兩軍之間升起。不時有騎士從馬背上摔下,少數人運氣較好,拖著傷處往自己方向逃去;而大多數落馬的騎士,都會在混戰中被敵方騎兵砍死。

在塔斯曼身邊,騎在馬上的毛文龍也正在觀看遊騎對決。東江軍配備的戰馬都是濟州島繁殖的品種軍馬,肩高體重比建奴的蒙古馬好了不止一個檔次。建州女真雖然號稱弓馬嫻熟,但畢竟是白山黑水間生長的漁獵民族,在馬術方面並不比東江騎兵好多少。是以東江騎兵在狗鬥中佔據上風,後金騎兵一直被壓制在靠近鑲紅旗大隊的戰場上。

隨著傳令兵揮動毛文龍的帥旗,更多的騎士策馬加入戰場。這次遠征中,東江軍方面一共配備了兩個營的騎兵,共計八百餘人。這些騎士都是從東江軍本部挑選出的老兵,大多有在明國軍隊中服役的經歷,馬術比牆式騎兵高明不少,可以同時承擔狗鬥和衝陣的任務。現在,騎兵們只留下兩個連護衛步兵,其餘全部分散開,呈半圓形朝建奴步兵壓去,用以遮蔽戰場,打造針對建奴的戰爭迷霧。

毛承祚的參謀部選定的會戰戰場在蘇子河北面,馬兒墩寨東南方十公里左右。這兒原先沒有名字,只是一片河邊的平原。在這場戰鬥結束後,毛文龍親自為它命名:血流溪。

血流溪是蘇子河的一處彎曲之地。在這裡,蜿蜒流淌的蘇子河向南方拗出一個口袋。河面寬度從80米到100米不等,對於不會游泳的人來說,這無疑是一道天塹。

事實上,毛承祚少校在設計作戰計劃時就有了打算,準備在這個口袋殲滅鑲紅旗杜度部。三面環水的血流溪天然就是打殲滅戰的好地方,毛承祚相信東江軍有能力消滅自己的對手。

在12時左右,兩軍逐漸接近到了兩公里的距離上。杜度部對於東江軍出現在這裡感到非常詫異,他們完全不會想到,東江軍竟然捨棄了赫圖阿拉——他們始終不相信,赫圖阿拉這麼快就被攻克——大軍向西尋求和後金主力會戰。

杜度部的騎兵只有不到300騎。馬匹雖多,但基本都是不適合戰鬥的駑馬,只能在行軍中給人騎乘或運輸輜重,用以節省體力。在東江軍全面遮蔽戰場後,後金軍隊就陷入被動。不得已,杜度大量驅使烏真超哈所部漢軍出戰。這些漢軍都有家眷在後金監視下,因此不敢當場叛逃。

杜度這一部的特點就是步兵多而騎兵少,漢軍多而建奴少。僅有的兩三百個真夷,杜度還要把他們留在後方督戰。站在隊伍前方的,是一千八百多名烏真超哈,以及一千出頭的包衣阿哈。

負責主持戰鬥的尚可進中校微微嘆了口氣。他自然能看出,建奴的主力都是漢人。但他不可能因此要求自己的部下手下留情。若是因他的命令而讓部下束手束腳,導致多死傷一兩人,他很可能被送上鐵山軍事法庭。

“傳令下去,”尚可進轉身看了一眼毛文龍,對方朝他輕輕點頭。於是他轉過身子,對傳令兵道:“按計劃進行!”

很快,尚可進的命令隨著旗語傳達到三個團中。他面前的三個團沿南北方向展開,兩個朝鮮附庸軍團在南面,北面則是東江軍團。朝鮮團以營為單位佈置,從西向東擺成一個三角形,底邊兩個營對著後金軍隊,靠近東江軍指揮部的營則作為西面兩個營的預備隊;而東江軍則將三角形的尖角對著後金。

後金軍隊大概沒想到東江軍的騎兵這麼厲害。從毛文龍創立東江鎮開始,後金就沒見過東江軍有成建制的騎兵部隊。此時的後金部隊就像往日的明軍一樣,在騎兵環繞下如陷泥潭。

等到東江軍擺開陣型後,後金方面卻顯現出就地防禦的陣勢。於是,一百多名先前捕獲的俘虜被拖到大軍前方——這些俘虜都是傷到要害,已經撐不到被拉回寬甸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