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為了提高交易的便利性,交易行中還出現了類似於後世紙幣的“抵用券”。
因為在交易行中,交易雙方多為中原商隊與鮮卑部落,而大漢朝廷還限制鐵錢流入塞外,所以雙方的交易基本上是以物易物。然而,這種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之所以在歷史的滾滾車輪下被掃入了塵埃之中,還是因為其落後性:這種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實在是太不方便了。
舉個簡單的例子:一罈子半上等的伏龍山莊出產的英雄血可以換一匹上等戰馬,等到交易的時候,若是想要換一匹戰馬,你只需要拿來一罈子英雄血,然後再將另一罈倒出來一半就好。另外,三頭活羊可以換兩件陽翟服飾製作的軍裝,可若是你只需要一件的時候,便麻煩了,你必須要在放棄交易和將羊從中間劈開之間選擇一個。因此,這就限制了交易的自由,給雙方的貿易造成了極大的不便利。
雖然這種不便利性在大宗貨物交易中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可是因為無法使用大漢朝廷製作的五銖錢作為貨幣進行交易,便導致了這個問題的重新凸顯。
比如說,一個部落,在草原上走了幾天幾夜,前來交易行進行貿易。他們租下了一個倉庫用以儲存貨物,同時也在交易行中租下了店面,然後交易也頗順利,雙方以極為滿意的價格完成了交易,對方以一百壇英雄血換了他們的五百桶乳酪和所有的黃油。
可是他們一共攜帶了五百五十桶乳酪,交易後剩下的五十桶很顯然並不適合再租借倉庫和門面了。可是在大宗貨物交易極多的交易行中,這種小規模的貿易卻幾乎沒有生存空間,而這種價值在他們手中並不是很高的貨物若是再帶回去,那也實在太蠢了。當然,這種尷尬局面不僅在鮮卑人部落中出現,漢人貿易商隊中也出現了很多這樣的情況。
為了解決他們的煩惱,交易行很人性化地推出了一種被稱為抵用券的東西。這種抵用券是商人們將自己交易過後所剩下的多餘產品賣給交易行的憑證,他們將剩餘的貨物“處理”給交易行之後,貨物將會被運送到交易行自己的倉庫中,而他們則會得到一張以五銖錢為計算單位的價值憑證。
抵用券上寫明抵多少多少錢,然後一式兩份,商人們拿一張作為憑證,交易行中一張作為底子。這種憑證可以隨時兌換為商品,以伏龍山莊的美酒、香皂,以及陽翟服飾的高檔成衣等價值堅挺的物資作為保障,便具有了類似貨幣的價值。
於是,他們便不必再付出倉庫和門面房的房租,而可以在交易行自己經營的門面房中選購喜歡的產品。或者是將它們帶回部落中去,待積攢得多了,便可以一次性地兌換處大宗的商品物資。當然,鮮卑人選購的基本上都是交易行中販售的漢朝商人運來的中原貨物,而中原商人選購的則恰恰相反。
就這樣,交易行便可以用毫不值錢的一張紙,購買下商人們手中多餘的貨物,同時一個轉手,再將這些貨物以高價賣掉,裡外裡所賺的錢,自然是不足為外人道也。
就是透過收繳稅款和發行抵用券這兩種經濟行為,交易行成為郭斌手下最大的吸金巨獸之一,目前其利潤幾乎可以與伏龍山莊所產的英雄血相媲美。要不然就說,最賺錢的買賣不是開公司,而是自己建立國家,收稅!
另外,塞外三城中,無論是城牆、民居,還是倉庫,又或者是交易行、衙門,都是陽翟建築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中心城尚好,兩座衛星城中,多為住宅區建築,其採用的建築風格便是伏龍山莊乃至陽翟縣西城區常用的風格。
這些住宅區多帶有地龍,這為塞外三城居民平安舒適地過冬,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同時也避免了許多人在塞外的嚴冬中凍斃。而磚石結構的建築,在保溫效能更好的基礎上,同時也避免了木製房屋容易引發火災的危險,給人以極大的安全感。
陽翟建築股份有限公司這個規模龐大的建築業巨頭,在成立一年左右的時間裡,非但將生意做遍全國,更是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的設計師、技術員和熟練技術工人。毫無疑問,如此規模巨大的塞外三城的建設工程,大大提高了陽翟建築股份有限公司的品牌效應。
正是因為這個公司有如此豐富的磚石結構建築的施工經驗,郭斌當初提出由他們修建南宮的時候,方沒有遭到朝中大臣的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