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度量衡,漢朝廷自有一套成型而成熟的制度,既不需要郭斌過分的操心,也不是他能操心得過來的。不過為了提高機械製造的精度,郭斌還是按照後世的長度單位,在其影響力能達到的範圍內重新立定了尺子。
這種重新定義長度單位的尺子,是從伏龍山莊流傳出來的,最早用於陽翟建築股份有限公司。於是,陽翟建築股份有限公司的建築物因為尺寸精確而顯得更加精準而精美。後來馬鈞所研製的縫紉機,也是以伏龍山莊學堂中的長度單位來計量的,再加上陽翟服飾,其布料的裁剪也是精確到了毫米。因此,更加精確的長度計量單位便隨著伏龍山莊的優質產品,逐漸向全國各地推廣開來。
可以想見,有了更加精準的衡量單位,陽翟縣會研製出更多的“精密儀器”,也會製作出更多的尖端產品。
再說塞外三城內的交易行,交易行中的門面房中所陳列的,多是商鋪的樣品,前來談生意的,也都是幾十上百萬錢的大買賣。用如今大家都可以理解的話來說,交易行中的,都是批發商。
這些批發商們有的來自中原,他們將中原的貨物運到塞外,然後帶著貨物的樣品來到交易行中向客戶們推銷。而有的人則來自草原,他們大多是草原中某個部落的首領的親信,帶著草原上生產的羊毛、乳酪、黃油等工業原料與製成品,在自己出資租用的展臺上向來自中原的客商兜售。
而無論是來自塞外還是來自中原,絕大多數的批發商都有一個共同點,那便是他們在交易行中擁有門面的同時,在城內都租借了倉庫,以儲存貨物之用。而這些倉庫的所有者,自然便是潁川郡內的豪門大族了。
透過這種方法,潁川豪族用了大約半年的時間,便收回了投資的近四分之一,這使得他們無不歡欣雀躍,對於郭斌深邃長遠的經濟眼光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因為城內的交易多為批發交易,其中涉及的金額很大,在這裡,一個極不起眼的小商鋪,每天的交易額可能便能達到幾百乃至近千萬錢。鑑於漢族與鮮卑人之間語言交流的障礙,同時也為了保證交易的公平性,塞外三城的交易合同非但用的全是漢文,其交易模式也區別於其他地方,以一種極特殊的自創的交易模式來進行。
其實說起來也簡單,雙方進行交易時,必須要經過塞外三城官方的認證。
因為鮮卑人與中原人進行如此大規模的交易,尚屬首次,雙方心中都不甚託底。在鮮卑人的心目中,漢人狡猾多智,他們經常受到漢人的欺瞞,這便造成了鮮卑人對漢人的不信任感。
另外,從中原販運絲綢、茶葉等物,經歷重重險阻前來塞外的漢人貿易隊,出長城,進塞外,遠離本國,天然便處於劣勢。因此他們更加迫切地希望在人身安全,交易平等性等問題上得到強有力的保障。而塞外三城本就是郭斌的私人莊院,中原的商人們天然地便會抱團,聚集在塞外三城官方的周圍,以尋求庇護。
所以,在貿易雙方都極端需要的情況下,充當和事老和中間人角色的塞外三城便名正言順地將手伸進了雙方的貿易之中。這種介入,無外乎是為雙方的大宗交易做一個見證,以避免因為語言不通或者各種其他原因所導致的不公平交易。
在雙方確定要進行交易的情況下,他們會前來向駐守在交易行的工作人員提出申請,而工作人員則會全程參與到雙方的貿易之中,做一箇中間人的角色。當雙方都去對方的倉儲區驗好貨物後,工作人員也會參與雙方貿易合同的簽訂,只有經過貿易行官方工作人員簽字蓋章的貿易合同才真正具有法律效力。
當然,這種服務並非是免費的,交易的雙方不得不向交易行提交百分之十五的貿易稅。這百分之十五的貿易稅,由朝廷與交易行一起瓜分,朝廷獲得百分之十,交易行則獲得百分之五。
在塞外三城的交易行中,禁止一切私底下的交易,這種偷稅漏稅的行為不受交易行官方的承認和保護,一旦發生意外,交易行不會負有任何責任。而這種行為一旦被發現,則會被永遠驅逐出局,不得再次進入塞外三城進行交易。
因為中原的貿易商隊後面多為豪門大族,而這些商隊能夠前來塞外三城進行交易,無不是與伏龍山莊進行了多次的磋商的,若是因為一點點蠅頭小利而與郭斌交惡乃至失去了貿易塞外的機會,那無疑是極為愚蠢的行為。
而鮮卑人就不用說了,他們尚沒有聰明到避開貿易稅而私自與中原豪族聯絡生意的地步,況且他們對於中原豪族也不熟悉啊!透過交易行官方作為中間人來進行貿易的方式,無疑是最身心省力、安全度又高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