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次我不點了。”張赤遠認輸。
“你們明天準備去哪?”江楓問道。
“還沒定,本來準備明天去爬香山的,但是這個天太熱了,今天去逛恭王府都熱到不行,這個天要是爬山的話我爺爺身體肯定受不了。”說著張之蘊不由自主的拿手扇了兩下,“明天我們去美術館或者博物館看一看,去點室內的地方有空調。”
“是啊,這天太熱了,這麼熱的天去室外的地方肯定受不了,我都受不了。”張赤遠附和道。
說話間,服務員上菜了。
是罈子肉。
“永和居的罈子肉味道特別好,上次我們家來永和居就點了這道菜,用柴火燜出來的,非常正宗。”江楓極力推薦永和居的罈子肉。
這次的罈子肉,水平依舊很高,大塊的五花肉泛著油光,色澤棕紅,明明是肥瘦相間的肥肉的比例還挺高,卻不會如旁邊那道油淋茄子一樣讓人覺得油膩,只會讓人覺得誘人。
在場的男性同胞個個都是肉食動物,紛紛下筷夾肉大快朵頤。
“這道菜好吃。”張之蘊誇讚道,已經在吃第3塊了。
“再好吃還能有你奶奶燒的好吃?”張褚年紀大了不能吃太多油膩的東西,嚐了一口便淺嘗輒止,接著品茶。
“和奶奶燒的比起來肯定是還差一點。”張之蘊道,但實際上他都已經快忘了曹桂香燒的菜是什麼味道了。
曹桂香只在他的生命中短暫停留了16年,其中還有很大一部分時光是他已經已遺忘得差不多了的童年與幼年。這幾年除了孫冠雲的幹炒牛河和江楓做失敗的蘊雞,他已經鮮少能想起曹桂香做的飯菜的味道了。
“您好,銀耳素燴,請慢用。”服務員將銀耳素燴端上了桌。
這是一道非常漂亮的菜,白色的銀耳,黑色的髮菜,橙紅色的胡蘿蔔,綠色的萵筍,棕黃色的鮮蘑,五彩繽紛。
銀耳團成一個圓球像一朵花一樣擺放在最中心,胡蘿蔔和萵筍都被去皮削成了鮮蘑狀,與團成球的髮菜和小顆的鮮蘑一起整齊且軸對稱的碼在銀耳的旁邊。
整道菜就是一個圓形,底下是濃香黃色的雞湯,看上去如一朵花一般。
這是江楓第1次親眼見到銀耳素燴,在此之前只是聽過,知道這是譚家菜中有名的互菜,也就是素菜。
江楓下筷子夾起一塊胡蘿蔔,廚師的刀功很好,胡蘿蔔被削成了小巧可愛的圓形,大小相似,個個圓潤規則。
入口,有胡蘿蔔本身的甜香,也有用雞油做成的芡汁與原湯的鹹香,非常清淡鮮美。
永和居能被不少人在私底下稱為北平第一酒樓,果然有兩把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