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力線圈陣列電流:正常(35.2kA,電磁線圈完整。”
“粒子靶向室:未檢測到雜質與微粒沉積。”
伴隨著ETPD自檢程式的啟動,系統控制檯自動語音提示也開始了工作。
隨著凱文斯通在主控臺上輸入了一串命令指令後,馬維和卡勒布門羅的身體也開始緊繃起來,隨時通報著核心裝置的預熱進度。
“真空腔體抽空啟動,當前真空度:10的負七次方Torr。”
“等離子體引導裝置冷卻模式啟用。”
“液氮冷卻管道注入開始.液氮注入完成,管道溫度穩定196°C。”
“等離子體冷卻系統壓力檢測正常。”
“磁力線圈超導態啟用中……冷卻狀態穩定。”
“粒子注入系統啟動,當前目標粒子:氫離子。”
“粒子引導速率:標稱 300 keV。”
……
“朗繆爾探針陣列訊號檢測啟動.資料鏈路穩定。”
“中性束加熱系統準備就緒,引數鎖定至目標範圍。”
馬維和卡勒布門羅最後兩條播報一結束,凱文斯通深吸了一口氣:“開始吧。”
說罷,凱文斯通啪啪啪的在鍵盤上敲出一連串的指令,而現場的實驗人員,也開始有條不紊的操作起各種實驗儀器,按實驗計劃的要求,分步驟開始執行。
“實驗序列已啟動核心磁場環載入.”
“等離子體腔體電流:45.3kA,等離子體環成型。”
“電磁線圈場壓:均衡電子密度波動率監測中。”
………
隨著最後的一句通報結束,面前的電腦螢幕開始出現一連串的資料流。
看到螢幕上不停滾動的資料流中一條警報都沒有,凱文斯通這才鬆了一口氣。
“真空腔壓力……粒子引導場……等離子體生成狀態……電子溫度……都是正常!完全符合實驗方案!”
凱文斯通滿面紅光的緊緊盯著電腦螢幕,時不時的還會看一眼隔著數層鉛玻璃的ETPD。
“這一次實驗肯定能拿到想要的結果。”馬維那張老臉上的痘痘更是紅的就像要爆開似的。
這個實驗要是成功了,至少可以發一篇頂刊,他作為核心人員怎麼也能湊個並列一作。
這幾年量子和高能物理領域的頂刊論文並列一作越來越多,少的有三四個,多的甚至七八個。
主要就是現在的物理,基本要靠跨學科合作,理論物理學家負責理論推導,實驗物理學家負責實驗設計,資料科學家進行數學建模與結果分析……這樣一來,並列一作就成了常態。
而如果實驗失敗……呵呵,那就意味著這個團隊的研究進度將被延遲至少半年,說不定就會把頂刊機會拱手讓給其他研究組。
最緊張的無疑還是凱文斯通,站在馬維身後不停地探頭探腦,看著馬維面前的電腦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