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來,皇帝扶助韓家,韓家也藉著這個機會,迅速地擴大勢力,已經成為了朝中的一支強大力量,韓範胡三家同盟,足以與蕭家與蘇家形成三足之勢,分庭抗禮,從某種角度來說,如今韓家的氣勢,比之蘇家已經是超出。
這一次與慶國的聯姻,自然是韓家在整治策略上的又一次勝利,雖然皇帝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助力,但是不可否認,連續幾次韓蕭對戰,韓家都是屢佔上風,大批的燕國中間派官員,都是隱隱地倒向到韓家的一派,這讓韓家聲望日隆,卻也讓燕帝內心深處多少有些不安。
燕帝需要的是平衡。
他最善於的,便是制衡之策,三大派,他不希望任何一派的實力猛然擴張,高出其他兩派太多。
燕帝扶持韓家,這是燕國官員們看在眼裡的事情。
燕國是世家國度,從京城到地方上的重要官位,大部分都是被世家官員所壟斷。
但是不可否認,非世家官員在燕國的卻也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雖然自京城到地方上的首腦官員大部分都是由世家子弟擔任,但是處於中間階層以及底層的實幹官員,又大部分都是非世家官員。
這就好像一個人,雖然腦袋是世家官員身份,但是身體和下肢卻是非世家官員組成。
這一群非世家官員,雖然沒有絕對的權力,但是具體到具體事務,他們卻都是非常的熟練,有著比世家官員更為強大的實幹能力。
從某種角度來說,整個燕國的非世家官員,比之世家官員還要多出不少,只不過官位大都比較低,沒有資格出現在朝堂上而已。
其中自然也還是有極小的一部分能力極強的非世家官員,身居朝堂,參與政事。
雖然非世家官員因為政治環境使然,不少人都是投靠到各大世家的門下,但是這一群特殊的官員卻還是明白一個道理,世家的起伏,如同朝起朝落,誰也說不清最後誰輸誰贏,而皇權雖然不穩,但是皇帝畢竟是正統,世家官員雖然未必將皇帝放在眼裡,但是大批的非世家官員,內心深處還是對皇帝很為在乎的。
說到底,燕國還是姓曹。
所以大部分非世家官員,還是看著皇帝的臉色行事,當皇帝表現出要扶持韓家之後,不少非世家官員便往韓家靠近,雖然未必真的幫助韓家做了什麼,但是卻著實讓韓家一派的氣勢和威望大大增強。
隨著韓家的日益壯大,靠近過去的非世家官員也是越來越多。
皇帝自然是不願意看著韓家的風頭太勁。
他必須要用一種政治手腕,來平衡燕國的朝堂局勢,提一提之後,自然要壓一壓,而且最重要的是,絕不能讓韓家的實力與韓家的對手拉大。
政治婚姻,自然是一個很好的手腕。
一旦太子娶了蕭家的姑娘,就等於是皇家又放出了一個訊號,那麼必將有大批的非世家官員重新審視局勢,也必將有許多的非世家官員向蕭家靠攏。
非世家官員不是燕國政壇的主角,但是他們卻是一批有著極大影響力的階層,在燕國的政壇,自然也是發揮著極大的作用。
韓漠心中很清楚,曹殷雖然很願意談一談目前燕國的局勢,但是他終究是皇族中人,有些話,並不能說出口。